肾病综合征是多种病因致肾小球病变的一组综合征,有大量蛋白尿等特征,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肾脏功能严重受损。两者有区别,肾病综合征可发展为尿毒症,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患肾病综合征时需注意相关情况,其病情迁延不愈等易进展为尿毒症,要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措施延缓进展。
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阶段。此时肾脏已经遭受严重损害,几乎失去了正常的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内分泌等功能。患者体内会出现多种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各系统受累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如恶心、呕吐、贫血、皮肤瘙痒、胸闷、气短等。导致尿毒症的常见病因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多囊肾等。比如,长期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肾脏血管长期受高压影响,逐渐出现肾损伤,最终可能进展到尿毒症阶段;患有多囊肾的患者,肾脏内不断生长的囊肿会破坏肾组织,影响肾功能,最终也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病理生理机制:肾病综合征主要是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受损,导致大量蛋白漏出等一系列表现,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在早期多未严重到导致代谢废物大量潴留等尿毒症表现;而尿毒症是肾脏长期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极度降低,体内代谢产物、毒素等无法正常排出。
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一般较少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相关表现;尿毒症则有明显的代谢废物潴留引起的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症状,如严重的贫血、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等)、酸碱平衡失调等。
实验室检查:肾病综合征主要是尿蛋白、血浆白蛋白等指标异常;尿毒症时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显著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通常<15ml/(min·1.73m2))。
联系:肾病综合征如果病情迁延不愈,逐渐进展,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例如,一些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肾病综合征,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病情持续进展,肾小球不断遭到破坏,肾功能逐渐减退,就可能从肾病综合征阶段发展到尿毒症阶段;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如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病综合征,随着糖尿病病情的进展以及肾脏病变的加重,也有可能逐步发展为尿毒症。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儿童患肾病综合征时,如果是微小病变型肾病,大部分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但也有部分容易复发,若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就有发展为尿毒症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药物的代谢等与成人不同,使用药物时需更加谨慎,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严格遵循用药原则,同时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等,以减少肾病综合征进展为尿毒症的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肾病综合征时,往往基础疾病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增加肾病综合征进展为尿毒症的可能性。老年人肾功能本身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减退,所以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时,要更加注重对基础疾病的控制,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等,因为老年人营养吸收相对较差,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对于肾脏疾病的恢复等有重要意义,要避免因肾病综合征控制不佳而进展到尿毒症。
女性:女性在患有肾病综合征期间,如果是妊娠相关的肾病综合征等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妊娠对肾脏的影响,妊娠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增加肾病综合征进展为尿毒症的风险。在妊娠前后要加强对肾功能等的监测,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母婴健康,同时要注意女性在患病期间的心理状态等,因为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疾病的转归。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肾病综合征时,由于基础疾病已经对肾脏有一定损害,肾病综合征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病变,所以这类人群进展到尿毒症的风险更高。例如,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病综合征,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积极治疗肾病综合征,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程,定期监测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