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远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由眼球发育、遗传等因素致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聚焦视网膜后。有视力、视疲劳等临床表现,通过视力、散瞳验光、眼轴测量等检查诊断,可观察随访、光学矫正、视觉训练处理,特殊人群小孩远视需注意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方面,度数低且无症状可随访,度数高或有症状需矫正及训练,还应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保证户外活动和注意家族病史监测。
一、远视的基本概念
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当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二、小孩远视的成因
(一)眼球发育因素
小孩的眼球还在不断发育中,正常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通常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一般来说,3岁儿童的远视度数约为+2.00D~+2.50D,6岁儿童约为+1.50D~+2.00D,到12岁左右,眼球发育基本成熟,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至正视状态。例如,一项针对儿童眼球发育的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长度逐渐增加,远视度数相应降低。
(二)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有远视,小孩遗传远视的概率会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远视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若父母存在明显的远视情况,小孩出生后需要更密切地关注其视力发育情况。
三、小孩远视的临床表现
(一)视力问题
轻度远视的小孩可能视力影响不明显,但中高度远视的小孩会出现视力减退。例如,中高度远视的儿童看远处和近处物体都不清楚,这是因为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无法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
(二)视疲劳
小孩会出现眼酸、眼胀、头痛等视疲劳症状,尤其是在近距离用眼时更为明显。这是由于为了看清物体,眼睛需要不断调节,长时间调节过度导致视疲劳。比如,小孩长时间看书、写字后,会感觉眼睛不舒服,休息后有所缓解,但再次用眼又会出现不适。
四、远视的检查与诊断
(一)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检查小孩的远视力和近视力,初步判断视力是否正常。如果远视力和近视力均低于正常范围,需要进一步检查。
(二)散瞳验光
由于小孩的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为了准确测量屈光度数,通常需要散瞳验光。散瞳可以放松睫状肌,消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例如,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一般需要连续涂抹3-5天,然后进行验光,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远视度数。
(三)眼轴测量
通过眼轴长度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正常眼轴长度在一定范围内,远视的小孩眼轴相对较短。
五、远视的处理与干预
(一)观察随访
对于生理性远视且度数较低、视力正常、无视疲劳症状的小孩,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观察远视度数的变化和视力发育情况。比如,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和验光。
(二)光学矫正
如果远视度数较高,影响了视力或出现视疲劳症状,则需要佩戴合适的凸透镜进行矫正。配镜前需要准确验光,根据远视度数和小孩的视力情况、年龄等因素来确定镜片的度数。例如,对于6岁以下的小孩,由于其眼球仍在发育,需要根据散瞳验光结果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三)视觉训练
对于部分远视小孩,可以进行视觉训练来促进视力发育。例如,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训练,增强眼睛的调节能力和双眼视功能,但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六、特殊人群(小孩)远视的注意事项
(一)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的小孩远视处理方式不同,新生儿到3岁左右的生理性远视是正常的发育过程,但需要关注眼轴发育和视力变化;3岁以上的小孩如果远视度数异常,需要及时干预。比如,3岁以下小孩远视度数过高可能会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需要更早地进行干预。
(二)生活方式
小孩应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看书等。要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有助于眼睛的发育。同时,注意用眼环境的光线,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刺激眼睛。
(三)病史因素
如果小孩有家族远视病史,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其视力发育情况,在婴儿期就可以开始定期进行视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远视问题并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