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囊肿的成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有滤泡囊肿(与排卵周期相关,生育年龄女性易出现)和黄体囊肿(与黄体正常退化有关,生育年龄女性受生活方式影响风险增加);病理性因素包括炎症性因素(盆腔炎累及附件,有盆腔感染病史者易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附件(多见于生育年龄女性)、肿瘤性因素(良性的浆液性和黏液性囊腺瘤有不同特点,恶性的卵巢癌与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他病理性因素(内分泌紊乱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易致附件囊肿,遗传因素也影响附件囊肿发生)。
一、生理性因素
(一)滤泡囊肿
1.形成机制:正常情况下,卵巢在排卵前会形成卵泡,卵泡直径一般在1-2厘米左右。如果卵泡没有正常排卵,卵泡液持续积聚,就会形成滤泡囊肿。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附件囊肿,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女性,与正常的排卵周期相关,一般在月经周期的特定阶段出现,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可能会自行消失。
2.年龄因素:生育年龄的女性由于排卵活动较为频繁,相对更容易出现滤泡囊肿这种生理性附件囊肿。
(二)黄体囊肿
1.形成机制: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形成黄体。如果黄体持续存在并且腔内有大量的积液,就会形成黄体囊肿。黄体囊肿的大小不一,一般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出现,多数可在月经来潮后自行消退。
2.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生育年龄女性的黄体功能相对活跃,若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可能会影响黄体的正常退化过程,增加黄体囊肿形成的风险。
二、病理性因素
(一)炎症性因素
1.盆腔炎累及附件:盆腔的炎症,如输卵管炎、卵巢炎等,炎症长期刺激附件组织,可导致组织增生、渗出,进而形成囊肿。例如,慢性盆腔炎患者,炎症反复刺激附件,使附件局部组织粘连、包裹,形成炎性囊肿。这种情况在有盆腔炎症病史的女性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性生活活跃、不注意经期卫生的女性。
2.年龄与病史影响:有过盆腔感染病史的女性,无论是年轻还是中年女性,都更容易因炎症累及附件而形成囊肿。年轻女性性生活相对活跃,若不注意卫生,盆腔感染的风险较高;中年女性若既往有盆腔炎症未彻底治愈,也容易反复发作导致附件囊肿形成。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附件
1.发病机制: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当异位的子宫内膜累及卵巢时,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异位的内膜会出血,形成囊肿,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也就是俗称的“巧囊”。异位的内膜会周期性出血,导致囊肿逐渐增大,与周围组织粘连。
2.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尤其是25-45岁的女性。女性的生理结构使得子宫内膜组织有异位种植的可能,而生育年龄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三)肿瘤性因素
1.良性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之一,可能与卵巢上皮的异常增生有关。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卵巢上皮细胞的异常分化和增殖有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女性多见。
黏液性囊腺瘤:由卵巢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增多积聚形成,多为单侧,体积较大。其发生与卵巢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异常相关,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
2.恶性肿瘤
卵巢癌: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例如,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卵巢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发现时往往已处于晚期。
(四)其他病理性因素
1.内分泌紊乱:长期的内分泌失调,如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会刺激附件组织异常增生形成囊肿。例如,一些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常伴有内分泌紊乱,容易出现附件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发生在育龄女性,其特征是雄激素水平升高、排卵障碍等,这些内分泌异常情况可导致附件囊肿的形成。
2.遗传因素:某些附件囊肿的发生与遗传有关。例如,家族中有卵巢癌患者的女性,其患附件囊肿尤其是卵巢癌相关囊肿的风险可能增加。遗传因素在卵巢癌等疾病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携带相关基因突变的女性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附件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