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的引发原因多样,包括皮肤自身问题(如皮肤干燥、皮肤过敏反应)、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风疹、麻疹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系统性疾病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药物因素(药物过敏)。不同原因导致的皮疹表现及相关特点各异,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处理。
一、皮肤自身问题引起的皮疹
1.皮肤干燥:
对于儿童来说,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若环境湿度较低,且日常护理中未及时为儿童涂抹保湿霜,就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进而引发皮疹。例如,在秋冬季节,室内空气干燥,儿童皮肤水分流失快,若未做好保湿,很可能出现干性皮疹。成人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皮肤水分丢失,也易导致皮肤干燥性皮疹。
从生活方式角度,过度频繁洗澡,尤其是使用温度过高的水洗澡,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加重皮肤干燥,增加皮疹发生风险。
2.皮肤过敏反应:
接触性过敏是常见情况,比如儿童接触新换的洗衣液洗涤后的衣物,可能对洗衣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过敏,从而在接触部位出现皮疹。成人接触某些植物(如毒常春藤)、金属饰品(如镍过敏)等也会引发接触性过敏皮疹。
食物过敏也可导致皮疹,儿童可能对牛奶、鸡蛋、海鲜等食物过敏,进食后身体出现免疫反应,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风团样皮疹等。成人同样可能对特定食物过敏引发皮疹。有食物过敏病史的人群,再次接触相关食物时更易出现皮疹。
二、感染因素引起的皮疹
1.病毒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感染后会先出现发热等前驱症状,随后全身出现斑疹、丘疹、水疱等皮疹,皮疹分批出现,伴有瘙痒。成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则表现为带状疱疹,沿神经分布出现成簇的水疱,伴有神经痛。
风疹病毒感染:儿童感染风疹后,一般先有低热、咳嗽等症状,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从面部开始,迅速向全身蔓延。成人感染风疹后的症状相对儿童可能稍重,但皮疹表现类似。
麻疹病毒感染:儿童多见,典型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
2.细菌感染:
链球菌感染:如猩红热,儿童易患,起病急,高热,全身出现弥漫性鲜红色皮疹,伴有草莓舌等表现。皮肤在受压部位如肘窝、腋窝等褶皱处更为明显,呈现帕氏线。
葡萄球菌感染:可引起脓疱疮,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初期为红色斑点,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薄,易破溃结痂。
三、系统性疾病相关的皮疹
1.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出现面部蝶形红斑等皮疹,多见于育龄女性。儿童也可能患儿童型红斑狼疮,出现皮疹等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有关,遗传因素可能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患者体内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导致皮肤等多器官受累出现皮疹。
皮肌炎:主要表现为眼睑紫红色水肿性皮疹,四肢关节伸面出现Gottron丘疹等。患者体内免疫调节异常,影响肌肉和皮肤等组织。
2.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表现。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滋生,皮肤易受感染引发皮疹。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长期波动较大的人群,皮肤护理尤为重要,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皮疹发生风险。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影响皮肤状态,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等,进而引发皮疹相关表现。甲状腺功能异常通过影响机体的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导致皮肤出现相应改变。
四、药物因素引起的皮疹
1.药物过敏:
很多药物都可能引起过敏皮疹,例如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儿童使用抗生素时更需谨慎,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药物代谢能力较弱,发生药物过敏的风险相对较高。成人使用某些新药时也可能出现药物过敏皮疹,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等表现,需警惕药物过敏可能。
药物过敏引发的皮疹表现多样,可为斑丘疹、荨麻疹样皮疹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剥脱性皮炎等危及生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