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唇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致,抵抗力下降时发病,有传染性,初期有灼热刺痛等,后成簇水疱,可破溃结痂,治疗抗病毒,预防增强抵抗力;唇炎是唇部炎症总称,病因多样,不同类型表现不同,慢性非特异性唇炎有干燥脱屑等,光化性唇炎与日晒有关,过敏性唇炎有接触史,肉芽肿性唇炎唇部肿胀,诊断依表现等,治疗去除刺激因素后针对性用药,预防避免刺激。
一、定义与病因
口唇疱疹
定义: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以口唇或周围皮肤出现群集性小水疱为特征。
病因: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过度疲劳、月经等诱因下,潜伏在体内的病毒被激活而发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易感染,生活中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等情况易被传染。
唇炎
定义:是发生于唇部的炎症性疾病的总称。
病因:病因复杂,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可能与温度、化学、机械性刺激有关,如风吹、寒冷、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嗜好烟酒、烫食等;光化性唇炎与日光照射有关;过敏性唇炎是接触变应原引起,如使用某些唇膏、口红等化妆品;肉芽肿性唇炎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不同类型唇炎好发人群有差异,一般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有不良生活习惯或接触过敏原等情况的人群更易患病。
二、临床表现
口唇疱疹
初期:患处皮肤有灼热、刺痛感,随后出现红斑,很快发展为成簇的小水疱,水疱壁薄、透明,内容物澄清,可单个或多个聚集。
发展过程:水疱可破溃、糜烂、结痂,病程一般1-2周,愈合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好发于口唇缘、口角等部位,儿童患病时可能因口腔疼痛影响进食,年龄较小儿童可能表现为烦躁、哭闹等。
唇炎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唇部干燥、皲裂、脱屑,可有渗出、结痂,患者自觉唇部瘙痒、疼痛、灼热感,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可发生于上下唇,以下唇多见。
光化性唇炎:有强烈日光照射史,唇部肿胀、糜烂,有淡黄色渗出物,形成结痂,疼痛明显,好发于下唇。
过敏性唇炎:有明确接触过敏原史,唇部肿胀、充血、发痒,可出现水疱、糜烂等,去除过敏原后症状可缓解。
肉芽肿性唇炎:唇部肿胀,初期可为间歇性发作,逐渐发展为持续性肿胀,唇肥厚,表面光亮,按之有弹性,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好发于中青年,无明显性别差异。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口唇疱疹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口唇周围群集性小水疱、灼热刺痛等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培养、核酸检测等可明确诊断。病毒培养可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核酸检测能快速准确检测出病毒核酸。
鉴别诊断:需与接触性唇炎鉴别,接触性唇炎有明确接触史,病变范围与接触物一致,一般无群集性水疱等口唇疱疹的典型表现。
唇炎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例如慢性非特异性唇炎主要依据唇部慢性炎症表现;光化性唇炎需结合日光照射史及唇部表现;过敏性唇炎要明确过敏原接触史;肉芽肿性唇炎需排除其他疾病后根据唇部肿胀等特征诊断。
鉴别诊断:与口唇疱疹鉴别,唇炎一般无口唇疱疹的群集性水疱等病毒感染特征性表现,而口唇疱疹有病毒感染相关表现。
四、治疗与预防
口唇疱疹
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可局部使用阿昔洛韦软膏等抗病毒药物,对于症状严重、频繁复发者可口服抗病毒药物。一般儿童患者使用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外用或口服抗病毒药物,同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预防: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诱发因素,如合理作息、均衡饮食等。儿童应注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与口唇疱疹患者密切接触。
唇炎
治疗:首先去除刺激因素,如纠正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停用可疑化妆品等。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可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光化性唇炎需避免日光照射,外用遮光剂等;过敏性唇炎需使用抗过敏药物;肉芽肿性唇炎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等治疗。儿童患者治疗时更要谨慎选择药物,遵循医生建议,根据唇炎类型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预防: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如冬季注意唇部保湿,选择无刺激的唇膏;避免食用辛辣、过烫食物;儿童要纠正不良口腔习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