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是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局限于该部位,有急慢性之分,感染途径主要是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和经淋巴系统蔓延,诊断靠妇科检查、实验室及超声检查,对生育有影响;盆腔炎是上生殖道多个部位的炎症,范围更广,感染途径包括经淋巴系统蔓延、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经血液循环传播、直接蔓延,诊断有妇科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对生育影响更大,不同人群如育龄女性、老年女性、妊娠期女性受影响各有特点。
一、定义与范围
附件炎:附件指女性内生殖器官中输卵管和卵巢,附件炎是输卵管和卵巢发生的炎症。通常病原体感染输卵管、卵巢引发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盆腔炎: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范围更广,其中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较为常见。
二、炎症部位
附件炎:局限于输卵管和卵巢部位的炎症。
盆腔炎:炎症累及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上生殖道多个部位。
三、临床表现
附件炎
急性附件炎:下腹部疼痛较为明显,多为双侧性,伴有发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有时会出现寒战,还可能有脓性白带。
慢性附件炎:下腹部隐痛,可反复发作,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腰骶部酸痛,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失调。
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症状较为严重,下腹部疼痛剧烈,呈持续性,伴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为脓性。若病情严重,可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
慢性盆腔炎: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疲劳,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也可出现月经紊乱、不孕等。
四、感染途径
附件炎
主要通过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感染,病原体从宫颈进入,蔓延至输卵管、卵巢。
也可经淋巴系统蔓延,如产后、流产后感染,病原体经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
盆腔炎
经淋巴系统蔓延:细菌、病原体等经外阴、阴道、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多见于流产、分娩后感染。
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同附件炎,病原体从阴道、宫颈上行感染输卵管、卵巢,进而累及整个盆腔。
经血液循环传播:病原体先侵入人体的其他系统,再经血液循环感染生殖器,如结核菌感染。
直接蔓延:腹腔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至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右侧输卵管炎。
五、诊断方法
附件炎
妇科检查:附件区有压痛、反跳痛,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或输卵管卵巢肿块。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超声检查:可见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肿块等。
盆腔炎
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严重时可触及盆腔包块。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阴道分泌物检查、病原体培养等查找致病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盆腔积液、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脓肿等,磁共振成像(MRI)对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更清晰显示盆腔结构。
六、对生育影响
附件炎
急性附件炎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可转为慢性附件炎,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影响受精卵的运输,增加宫外孕的发生风险,也可能引起不孕。
慢性附件炎对生育的影响主要是输卵管功能受损,影响卵子与精子结合及受精卵着床。
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若未得到彻底治疗,容易转为慢性盆腔炎,进而引起输卵管粘连、阻塞、输卵管积水等,明显增加不孕、宫外孕的发生几率,还可能导致盆腔粘连,影响生殖器官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七、特殊人群情况
育龄女性:附件炎和盆腔炎都会对生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可导致不孕、宫外孕等,影响正常生育计划,需要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以减少对生育功能的损害。
老年女性:相对较少发生附件炎和盆腔炎,但一旦发生,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妊娠期女性:盆腔炎对妊娠期女性影响较大,可能引起早产、胎膜早破等,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抗生素等药物,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既要控制感染,又要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