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是眼结膜炎症,发病与感染、过敏等因素相关,有异物感等症状,检查可见结膜充血等,感染性用对应抗感染药,非感染性除因过敏用抗过敏药外还需除诱因,大多预后好但过敏性易复发;角膜炎是角膜炎症,由感染、外伤等引起,有眼痛等症状,检查可见角膜浸润等,感染性需控感染,非感染性针对病因治,轻的预后较好,重的可能留后遗症甚至失明。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结膜炎:是发生在眼结膜的炎症性疾病,结膜覆盖于眼睑内面和眼球表面,结膜炎主要是结膜组织受到各种因素刺激而引发炎症反应。
角膜炎:是角膜部位发生的炎症,角膜是眼球前部透明的膜状结构,角膜炎是角膜组织遭受病原体感染或其他因素损伤等导致炎症发生。
二、病因方面
结膜炎:
感染性因素: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比如肺炎链球菌、腺病毒、沙眼衣原体等感染结膜,在儿童群体中,因卫生习惯较差等因素,感染性结膜炎相对较常见,尤其在集体生活的儿童中易传播。
非感染性因素: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刺激结膜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结膜炎;也可能因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眼部受到化学物质刺激、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
角膜炎:
感染性因素:多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角膜所致,常见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等,真菌如曲霉菌等,感染途径可因角膜外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角膜防御能力下降而感染。
非感染性因素:眼部外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角膜等)、营养不良(如维生素A缺乏影响角膜健康)等可引发角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均可发生,而维生素A缺乏在婴幼儿喂养不当等情况时易出现。
三、症状表现
结膜炎:
共同症状:通常有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痒感、流泪等表现。
不同类型特点:细菌性结膜炎可出现较多脓性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水样;过敏性结膜炎除了眼部瘙痒明显外,还可能伴有眼睑肿胀等表现,儿童患过敏性结膜炎时,因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更易出现揉眼等行为。
角膜炎:
主要症状:眼痛较为明显,是其突出的症状,还可伴有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角膜出现病变后,对视力的影响因病变程度和部位而异,若病变累及角膜中央区域,对视力影响通常更严重。
四、体征方面
结膜炎:眼部检查可见结膜充血,睑结膜可出现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等表现,不同病因导致的结膜炎体征有一定特征,如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结膜炎可能有典型的滤泡表现。
角膜炎:眼部检查可见角膜浸润、溃疡等病变,角膜荧光素染色可呈阳性,通过裂隙灯检查可更清晰观察角膜病变的形态、范围等情况,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角膜炎体征有差异,如真菌性角膜炎的病灶常呈灰白色、干燥,表面欠光泽等。
五、治疗原则
结膜炎:
感染性结膜炎: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性结膜炎可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病毒性结膜炎可使用抗病毒眼药水,但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儿童使用眼药水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年龄等。
非感染性结膜炎:过敏引起的结膜炎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因环境因素等引起的要尽量去除诱因,如避免接触过敏原、清洁眼部等。
角膜炎:
感染性角膜炎:关键是控制感染,根据病原体选用敏感的药物,如细菌性角膜炎选用抗生素,真菌性角膜炎选用抗真菌药物等,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联合治疗或采取手术等措施,儿童角膜炎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非感染性角膜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要治疗原发病,营养不良引起的要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等。
六、预后情况
结膜炎:大多数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经过及时恰当治疗,预后较好,一般不会遗留严重后遗症,但如果是慢性结膜炎可能恢复较慢;过敏性结膜炎容易反复发作,在接触过敏原时易复发,但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措施可控制发作。儿童结膜炎预后通常也较好,但要注意预防复发和再次感染。
角膜炎:如果能及时诊断和治疗,轻度角膜炎可能恢复较好,视力影响较小;但如果病情较重,如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等情况,可能会遗留视力下降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失明,尤其是儿童角膜炎,病情发展较快时更需及时处理以减少对视力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