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有多种常见症状,包括颅内压增高相关的头痛(持续性、随病情进展加重、清晨明显)、喷射性呕吐(儿童常见)、视神经乳头水肿(重要客观体征,可致视力减退);神经功能缺损的运动障碍(肢体无力、瘫痪、共济失调等)、感觉障碍(感觉减退、麻木等)、语言障碍(优势半球受损致语言功能障碍);癫痫发作(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形式多样);视力视野障碍(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内分泌功能紊乱(如垂体瘤致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等相关症状,不同性别表现差异大,影响年龄小患者生长发育)。
一、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
1.头痛
是颅内肿瘤常见症状之一,多为持续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肿瘤占位引起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血管及神经等结构。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头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颅缝未闭,颅内压增高时颅缝可以分离,头痛相对较成人轻,但随着肿瘤生长,头痛会逐渐加重;女性在月经周期等激素变化时,对头痛的敏感度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机制是相同的。
头痛程度一般会随病情进展而加重,清晨时可能更为明显,这与夜间平卧时颅内静脉回流相对不畅,颅内压进一步升高有关。
2.呕吐
通常为喷射性呕吐,与进食无关。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所致。儿童颅内肿瘤患者呕吐较常见,可能是因为儿童颅后窝肿瘤较多,更容易刺激呕吐中枢。
3.视神经乳头水肿
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等。长期的视神经乳头水肿会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可能会影响视觉发育,导致视力障碍等问题;对于有基础眼部疾病的患者,颅内肿瘤引起的视神经乳头水肿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原有的眼部症状。
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运动障碍
肿瘤如果位于大脑运动区附近,可引起对侧肢体无力、瘫痪等。例如,肿瘤位于额叶运动区,可导致对侧上肢或下肢的肌力下降,严重时可出现完全性瘫痪。不同年龄患者运动障碍的恢复能力不同,儿童的可塑性较强,部分患儿在肿瘤切除后运动功能有一定恢复可能;而成年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相对困难。男性和女性在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没有本质差异,但整体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会影响恢复进程。
还可能出现运动性共济失调,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等。这是因为肿瘤影响了运动传导通路或小脑等与运动协调相关的结构。
2.感觉障碍
肿瘤累及感觉传导通路时,可出现对侧肢体的感觉减退、麻木等。比如肿瘤位于顶叶感觉区,会导致对侧躯体相应部位的感觉异常。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颅内肿瘤引起的感觉障碍可能会与基础疾病的感觉异常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3.语言障碍
如果肿瘤位于优势半球(通常为左侧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区域,会导致语言功能障碍。如运动性失语,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则表现为患者能流利说话,但内容无意义,不能理解他人语言等。不同年龄患者语言障碍的表现和恢复情况不同,儿童患者如果语言中枢受损,可能会影响语言发育,而成年患者语言功能一旦受损,恢复较为困难。
三、癫痫发作
颅内肿瘤是引起癫痫发作的常见原因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儿童和青少年相对较多见。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可表现为全身性大发作、部分性发作等。肿瘤的刺激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引发癫痫。对于有癫痫病史的患者,颅内肿瘤可能会诱发新的癫痫发作或使原有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发作形式改变。在儿童中,癫痫发作可能会影响其学习、生活和心理发育,需要密切关注并进行相应的癫痫管理。
四、视力视野障碍
当肿瘤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时,可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例如,垂体瘤向上生长可压迫视交叉,导致双颞侧偏盲;鞍区肿瘤可能引起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下降。不同年龄患者视力视野障碍的出现时间和严重程度不同,儿童如果出现视力视野障碍,可能会影响其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学习;女性在孕期如果出现颅内肿瘤导致的视力视野障碍,需要综合考虑胎儿和自身的治疗风险。
五、内分泌功能紊乱症状
对于垂体瘤等鞍区肿瘤,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如泌乳素瘤可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泌乳,男性性功能减退等;生长激素瘤在儿童期可引起巨人症,成人期可引起肢端肥大症等。不同性别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的表现差异明显,女性的月经、泌乳等方面的症状较为突出,男性则在性功能、体型改变等方面更明显。年龄较小的患者如果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