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蛋白尿的原因包括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肾小球源性如原发性的IgA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继发性的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非肾小球源性包括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癌、膀胱癌)、剧烈运动、药物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泌尿系统等,不同人群血尿蛋白尿原因不同,需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一、肾小球源性血尿蛋白尿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IgA肾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见,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小时至3天内出现肉眼血尿,可伴有轻至中度蛋白尿,部分患者有肾功能损害。其发病机制与IgA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有关,免疫荧光可见系膜区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2.微小病变型肾病: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一般无血尿或仅有轻微血尿,水肿较明显。病理特点是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电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
3.膜性肾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多见。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可伴有镜下血尿。病理特征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
4.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也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病理特点是肾小球节段性瘢痕形成,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泡沫细胞形成和系膜基质增多。
(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1.狼疮性肾炎:多见于育龄女性,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所致。患者除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多系统表现(如面部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等)外,还可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等肾脏受累表现。其发病与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肾脏病理表现多样。
2.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典型表现为皮肤紫癜,可伴关节痛、腹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肾损害表现。病理改变主要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蛋白尿
(一)泌尿系统感染
1.膀胱炎: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也可出现血尿、蛋白尿,一般尿中白细胞明显增多。多由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通过逆行感染途径致病。
2.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肾盂肾炎常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表现;慢性肾盂肾炎多有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统感染病史,可有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二)泌尿系统结石
1.肾结石:可引起腰部或上腹部疼痛,疼痛可向同侧下腹部、腹股沟放射,同时可伴有血尿,多为镜下血尿,也可出现肉眼血尿,部分患者可有蛋白尿。结石的形成与代谢异常、尿路梗阻等多种因素有关。
2.输尿管结石:主要表现为肾绞痛,疼痛剧烈,沿输尿管走行放射,同时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多为镜下血尿。结石可引起输尿管梗阻,导致肾积水等并发症。
(三)泌尿系统肿瘤
1.肾癌:多见于中老年,典型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血尿是由于肿瘤侵犯肾盂、肾盏所致,部分患者可有蛋白尿。
2.膀胱癌:多见于中老年,主要症状是无痛性肉眼血尿,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也可出现蛋白尿。肿瘤细胞可侵犯膀胱黏膜及肌层,导致血尿和蛋白尿等表现。
(四)其他原因
1.剧烈运动:长期剧烈运动后可出现运动性血尿和蛋白尿,一般休息后可逐渐缓解。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通透性增加有关。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等可引起肾脏损害,导致血尿、蛋白尿。其发生与药物的肾毒性作用有关,不同药物的肾毒性机制有所不同。
3.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泌尿系统:如系统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肾脏,导致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害表现。其发病与自身免疫介导的血管炎等病理过程有关。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血尿蛋白尿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出现血尿蛋白尿需首先考虑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等,也需排除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育龄女性出现需考虑狼疮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的人群需警惕药物性肾损害导致的血尿蛋白尿;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的人群需注意结石复发引起的血尿蛋白尿等。对于出现血尿蛋白尿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