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手术有多种方式,包括传统开颅手术(通过切开颅骨暴露肿瘤切除,适用于大部分可颅骨切开暴露且肿瘤与周围结构边界相对清晰的情况,需考虑患者年龄、性别及基础病史等)、内镜辅助开颅手术(在内镜辅助下操作,适用于部分深部及需更清晰视野的脑肿瘤,同样需考虑患者相关情况)、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实时引导器械达肿瘤位置,适用于各种脑肿瘤,尤其深部及与重要功能区相邻的,要考虑患者适配及基础病控制)、微创手术中的锁孔手术(小颅骨切口切除肿瘤,适用于部分体积小、位置适合的脑肿瘤,需评估儿童及基础病患者情况)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经自然腔道或小切口进脑切除肿瘤,适用于特定部位脑肿瘤,需考虑儿童结构及基础病患者耐受情况)。
一、开颅手术
1.传统开颅手术
原理:通过切开患者头部颅骨,直接暴露脑肿瘤部位进行切除操作。这是较为经典的脑肿瘤手术方式,其基础是基于对颅脑解剖结构的清晰掌握,准确找到肿瘤位置并进行分离、切除。例如,对于一些位置相对表浅、边界较清楚的脑肿瘤,传统开颅手术可以直接到达病变区域。
适用情况:适用于大部分可以通过颅骨切开暴露的脑肿瘤,尤其是那些肿瘤体积不是特别巨大且与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有一定相对清晰边界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只要身体状况能够耐受开颅手术的创伤,都可能考虑这种手术方式,但对于儿童患者,需要更加精细地评估手术风险,因为儿童颅骨尚未完全发育,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准以减少对颅骨生长等的影响。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在手术前将相关指标控制在相对合适的范围,以降低手术风险。
2.内镜辅助开颅手术
原理:在内镜的辅助下进行开颅手术,内镜可以提供更清晰的手术视野,尤其是对于一些深部脑肿瘤,能够通过较小的切口进入,利用内镜的放大和高清成像特点,更精准地定位肿瘤和进行操作。例如,在切除某些颅底深部的脑肿瘤时,内镜辅助可以弥补传统开颅手术视野受限的不足。
适用情况:适用于部分深部脑肿瘤以及一些需要更清晰视野来精准操作的脑肿瘤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颅腔相对较小,内镜辅助开颅手术可能在减少手术创伤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同样需要充分评估患儿的整体状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同样需要在手术前优化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以保障手术安全。
二、神经导航辅助手术
1.原理:利用神经导航系统,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获取患者脑部的三维图像信息,将这些信息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实时引导手术器械准确到达肿瘤位置,避免损伤周围正常脑组织。神经导航系统就像一个精准的“向导”,能够在手术过程中提供实时的位置定位。
2.适用情况: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脑肿瘤手术,尤其是对于那些肿瘤位置较深、与重要功能区相邻的脑肿瘤。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但对于儿童患者,需要考虑其头部尺寸与导航系统适配等问题,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在手术中的配合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并不能改变基础疾病本身,但可以在手术操作层面尽量减少对身体整体状况的额外影响,前提是基础疾病得到良好控制。
三、微创手术
1.锁孔手术
原理:采用较小的颅骨切口(通常直径约2-3厘米),利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和技术进行脑肿瘤切除。这种手术方式是基于现代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通过精细的操作和先进的器械,在较小的创伤下实现肿瘤切除。例如,对于一些体积不是特别大且位置相对较适合锁孔手术入路的脑肿瘤,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适用情况:适用于部分体积较小、位置较表浅或通过特殊入路能够到达的脑肿瘤。对于儿童患者,锁孔手术可以减少对颅骨生长和外观的影响,但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评估是否适合。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锁孔手术相对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小,在基础疾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能更具优势,但仍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耐受情况。
2.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原理:通过神经内镜经自然腔道(如鼻腔等)或小切口进入脑部进行肿瘤切除。例如,经鼻内镜下切除垂体瘤等鞍区肿瘤,利用内镜从鼻腔进入,绕过部分颅骨结构,直接到达病变部位进行操作。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其原理是借助内镜的良好视野和操作灵活性。
适用情况:适用于某些特定部位的脑肿瘤,如鞍区、第三脑室等部位的肿瘤。对于儿童患者,经鼻内镜微创手术如果适用的话,也可以减少外部颅骨切口带来的影响,但需要考虑儿童鼻腔等结构的发育情况以及手术操作的可行性。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同样需要在基础疾病控制稳定的前提下考虑这种手术方式,因为手术仍存在一定创伤,需要患者有较好的身体状况来耐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