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生长受限(FGR)是胎儿受不利因素影响未达潜在生长速率,病因包括孕妇、胎儿、胎盘及脐带因素,临床表现有超声监测指标异常和临床体征,对母儿有不良影响,诊断需病史采集、超声及实验室检查,监测靠定期产检和胎儿监护,预防要孕妇保健和高危人群管理,处理包括一般处理、病因治疗和适时终止妊娠。
一、病因
1.孕妇因素
营养因素:孕妇偏食、妊娠剧吐以及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不足,均会影响胎儿生长。例如长期素食且未补充其他营养物质的孕妇,胎儿可能因营养缺乏出现生长受限,研究表明孕妇营养不良时,胎儿体内蛋白质、糖原储存减少,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导致胎盘血流减少,影响胎儿血供;慢性肾炎、严重贫血等慢性疾病会使胎盘灌注不足,从而引起胎儿生长受限。
其他:孕妇年龄过大或过小、多胎妊娠等也与胎儿生长受限有关。高龄孕妇卵子质量下降等因素可能影响胎儿生长,多胎妊娠时胎盘相对不足,每个胎儿获得的营养相对较少,易发生胎儿生长受限。
2.胎儿因素
遗传因素:某些染色体异常、基因病变等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例如21-三体综合征胎儿常伴有生长发育迟缓。
胎儿宫内感染:如TORCH(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导致胎儿生长受限。
3.胎盘及脐带因素
胎盘因素:胎盘过小、胎盘功能减退等会影响胎儿营养物质的供应。如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可部分或完全阻塞绒毛间腔,影响母胎间的物质交换。
脐带因素:脐带过长、过细(尤其是近脐带根部过细)、脐带扭转、脐带打结等可导致胎儿血供受阻,引起胎儿生长受限。
二、临床表现
1.超声监测指标
双顶径:妊娠晚期双顶径每周增长小于0.22cm或每月增长小于0.7cm,提示胎儿生长受限。例如孕32周后双顶径增长缓慢,可能存在胎儿生长受限情况。
头围、腹围:头围与腹围的比例异常也有助于诊断胎儿生长受限。正常情况下胎儿头围与腹围有一定比例关系,若腹围明显小于头围,可能提示胎儿存在生长受限且营养分布异常。
股骨长:股骨长低于同孕周正常胎儿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时,要考虑胎儿生长受限的可能。
2.临床体征:子宫底高度低于同孕周正常高度的第10百分位数时,应考虑胎儿生长受限。例如孕28周时子宫底高度低于正常范围,需进一步评估胎儿情况。
三、对母儿的影响
1.对胎儿的影响
围生期死亡率增加:胎儿生长受限的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易发生缺氧、胎粪吸入等并发症,导致围生期死亡率升高。有研究显示胎儿生长受限的胎儿围生期死亡率较正常胎儿高数倍。
远期预后不良:部分胎儿生长受限的儿童在出生后可能存在神经行为发育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如智力发育迟缓等情况的发生率可能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
2.对孕妇的影响:胎儿生长受限可能增加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等的发生风险,同时也会给孕妇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四、诊断与监测
1.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孕妇的营养状况、既往妊娠史、内科疾病史等。例如了解孕妇是否有慢性疾病、此次妊娠过程中是否有异常情况等。
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生长受限的主要手段。通过多次超声监测胎儿的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等指标,动态评估胎儿生长情况。还可通过测量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血流参数,了解胎盘血流及胎儿宫内情况。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等检查,以排除孕妇可能存在的影响胎儿生长的内科疾病。
2.监测
定期产检:孕妇应按照规定的产检时间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胎儿生长受限的迹象。一般从孕中期开始定期监测子宫底高度等指标。
胎儿监护:孕晚期可通过胎心监护、胎儿生物物理评分等方法监测胎儿宫内状况,及时发现胎儿缺氧等情况。
五、预防与处理
1.预防
孕妇保健:孕妇应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蛋类、豆类,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并发症。
高危人群管理: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高龄孕妇、多胎妊娠孕妇等,应加强孕期监测,增加产检频率,密切关注胎儿生长情况。
2.处理
一般处理:左侧卧位休息,可改善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如补充氨基酸、葡萄糖等。
病因治疗:若孕妇存在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改善胎盘血流。
适时终止妊娠:当胎儿生长受限严重,胎儿储备能力下降,或孕妇合并严重并发症时,应适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应根据孕周、胎儿情况等综合判断,如孕34周后胎儿生长受限且胎盘功能减退时,可考虑剖宫产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