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有短期和长期影响,短期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等及认知功能影响;长期在神经系统方面有慢性头痛等,心理方面有情绪障碍等;不同人群影响有差异,儿童短期恢复快但长期认知心理需关注,老年人恢复慢短期并发症重且长期风险高,运动员过早重返运动易致严重后果需严格遵循恢复指南。
头痛:是脑震荡最常见的短期症状之一,约75%-90%的脑震荡患者会出现头痛。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可能为胀痛、跳痛等,一般在受伤后数天至数周内逐渐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头痛会持续较长时间。例如,有研究表明,约10%-15%的脑震荡患者头痛会持续超过1个月。
头晕:约50%-70%的脑震荡患者会出现头晕症状,可能伴有平衡感失调,影响日常活动,如行走时容易不稳。头晕症状通常在数天到数周内改善,但也有少数患者头晕会迁延不愈。
恶心、呕吐:约30%-50%的脑震荡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与脑震荡后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一般在受伤后短期内出现,随着神经系统症状的缓解而逐渐消失。
意识障碍:多数脑震荡患者意识障碍较轻,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30分钟,但也有极少数患者意识丧失时间稍长。意识恢复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逆行性遗忘,即不能回忆受伤当时及受伤前后一段时间内的情况,但对受伤前的事情能清楚回忆。
认知功能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约30%-60%的脑震荡患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表现为难以持续专注于某一事物,例如在学习或工作中容易分心,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研究发现,脑震荡后注意力测试得分较受伤前明显下降。
记忆力减退: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对受伤后不久发生的事情记忆模糊,但远期记忆力一般不受明显影响。例如,患者可能记不住刚发生的对话、刚放置的物品位置等。
思维迟缓:部分患者会出现思维迟缓的现象,思考问题的速度减慢,反应时间延长,在进行复杂思维活动时会感到困难。
长期影响
神经系统方面:
慢性头痛:约有2%-10%的脑震荡患者会发展为慢性头痛,头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且可能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头痛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脑震荡后神经系统的持续损伤、神经递质失衡等有关。
认知功能持续障碍: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多方面的受损。例如,长期随访研究发现,部分脑震荡患者在受伤数年甚至数十年后,仍存在轻度的认知功能减退,如在工作中难以胜任复杂任务,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下降等。
帕金森综合征样表现:虽然较为罕见,但有研究报道,部分严重脑震荡患者在受伤多年后可能出现类似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如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等,但这种情况的发生率极低,可能与脑震荡导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等有关。
心理方面:
情绪障碍:约10%-30%的脑震荡患者会出现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等。焦虑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抑郁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情绪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脑震荡后神经系统受损影响了与情绪调节相关的脑区功能,以及患者对受伤后身体不适和功能受限的担忧等因素有关。例如,一项研究发现,脑震荡后3个月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为PTSD,表现为反复重现受伤时的场景,出现噩梦、闪回等症状,同时伴有回避行为,如避免接触与受伤相关的事物或场景,以及警觉性增高,如容易受惊吓等。PTSD的发生与患者受伤时的严重程度、受伤后的心理应激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不同人群的影响差异
儿童:儿童脑震荡后短期恢复相对较快,但由于儿童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中,长期影响可能更需关注。例如,儿童脑震荡后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的长期轻微受损,且在心理方面,由于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情绪障碍等问题可能更易被忽视。儿童脑震荡后需要密切观察,因为其恢复过程可能与成人不同,且长期的认知和心理影响可能对其学习、社交等方面产生持续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脑震荡后恢复相对较慢,短期并发症如头痛、头晕等可能更严重,且长期发生慢性头痛、认知功能减退等的风险相对较高。这是因为老年人本身神经系统功能有所减退,脑的代偿能力下降,受伤后修复相对困难。此外,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脑震荡的恢复过程,增加长期不良影响的发生风险。
运动员:运动员发生脑震荡后,若过早重返运动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慢性创伤性脑病等。因为运动员在短期内再次受伤时,脑受到的损伤会叠加,加重神经系统的损害。例如,有研究表明,多次脑震荡的运动员发生慢性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协调障碍等的概率明显高于单次脑震荡的运动员。因此,运动员脑震荡后需要严格遵循脑震荡恢复的相关指南,确保完全恢复后再考虑重返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