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丘疹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皮肤疾病相关因素(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真菌感染,非感染性炎症性因素如过敏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因素(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以及其他因素(物理因素如摩擦、日光照射,药物因素),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特殊人群有不同特点,需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一、皮肤疾病相关原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引起口唇或生殖器部位的单纯疱疹,表现为群集性的小丘疹,随后可发展为水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水痘时,初期会出现红色斑疹,很快变为丘疹,再发展为疱疹等多形性皮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导致多种皮肤疣,常见的有寻常疣,表现为黄豆大小的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扁平疣多为扁平隆起性丘疹,表面光滑,一般为米粒至黄豆大小。
2.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引起毛囊炎,开始为红色毛囊性丘疹,数天内中央出现脓疱,周围有红晕。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一些红斑丘疹性皮肤病,如猩红热,患者会出现弥漫性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瘙痒等症状。
3.真菌感染:皮肤癣菌感染引起体癣、股癣等,可出现红斑基础上的丘疹、水疱,伴有脱屑和瘙痒。马拉色菌感染可引发花斑癣,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淡褐色或淡红色丘疹,表面有细小鳞屑。
(二)非感染性炎症性因素
1.过敏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皮肤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例如接触化妆品后,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接触某些植物如毒ivy后,也会出现相应部位的红斑丘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伴有苔藓样变及丘疹等。湿疹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同部位的湿疹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如手部湿疹可出现丘疹、水疱、脱屑等。
荨麻疹:主要表现为风团样丘疹,常伴有剧烈瘙痒,风团可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易反复发作。其发病与过敏、感染、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食物过敏(如食用鱼虾、蛋类等)、药物过敏(如使用青霉素等)都可能诱发荨麻疹,出现皮肤的红斑丘疹风团表现。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扁平苔藓,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可见Wickham纹。还有红斑狼疮,包括皮肤型红斑狼疮,可出现红斑、丘疹等皮肤损害,盘状红斑狼疮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盘状红斑,上覆黏着性鳞屑,去除鳞屑可见其下有角质栓,剥去角质栓可见扩张的毛囊口;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可出现丘疹、红斑,呈环状或半环状分布等。
二、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一)代谢性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皮肤容易出现各种病变,其中可能包括丘疹样损害。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滋生,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导致丘疹;同时,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也可能影响皮肤的营养和感觉,导致皮肤出现异常的丘疹表现。
2.痛风:痛风患者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可沉积在皮肤下,引起皮下结节,部分结节可表现为丘疹样改变,常见于关节周围等部位,伴有疼痛、红肿等表现。
(二)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
一些内脏系统疾病也可能在皮肤上表现为丘疹。例如,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出现副肿瘤性皮肤病,表现为丘疹、红斑等皮肤损害;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也可能有皮肤丘疹的表现。
三、其他因素
(一)物理因素
1.摩擦:长期摩擦皮肤可导致局部出现丘疹样改变,如长期穿紧身鞋可引起足部摩擦性丘疹。
2.日光照射:过度日光照射可引起多形性日光疹,表现为曝光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损害,与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有关,不同个体对日光的耐受程度不同,敏感人群更容易出现此类丘疹。
(二)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药疹,表现为各种皮肤损害,其中包括丘疹。例如,使用抗生素(如磺胺类抗生素)后可能出现药疹,表现为红斑丘疹、瘙痒等;使用抗癫痫药物后也可能出现药疹样的丘疹表现。不同药物引起药疹的机制不同,有的是通过免疫反应,有的可能与药物的毒性作用有关。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娇嫩,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更容易受到感染性因素影响出现丘疹,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的皮疹;同时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接触物相对简单,但也需注意接触性因素导致的丘疹。对于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风险增加,同时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各种原因导致的丘疹,如老年瘙痒症可能表现为皮肤干燥、丘疹等,需要更加关注皮肤的保湿和基础疾病的控制。在特殊人群中,如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患者,要更加积极地控制基础疾病,以减少丘疹相关皮肤问题的发生风险;在使用药物时要谨慎,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药物相关的丘疹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