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有多种症状,包括眼位偏斜,表现为一只眼相对另一只眼偏斜,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复视与混淆视,复视是两眼同时看一物体感觉分为两个影像,混淆视是两眼物象不能融合致不清;有视疲劳,表现为眼睛酸胀疼痛等,因双眼集合和融合功能异常及复视等加重视觉负担所致;有立体视觉障碍,无法准确感知物体空间特性,因双眼不能同时注视致大脑无法融合图像;还有头部姿势异常,部分患者为克服不适采取特殊头部姿势,是代偿性姿势。
外观表现:斜视最直观的症状是一只眼睛的位置相对于另一只眼睛出现偏斜。例如,有的患者会表现为一只眼向内偏斜(内斜视),看起来像“对眼”;有的则是一只眼向外偏斜(外斜视)。对于婴幼儿,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的眼睛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一只眼注视时,另一只眼偏向一侧。不同年龄的人群斜视的外观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眼部发育等特点,眼位偏斜的表现可能更易被家长观察到,而成年人斜视可能在照镜子或他人提醒时发现眼位异常。
影响因素:眼位偏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眼部肌肉的力量不平衡等。对于有先天性眼部肌肉发育异常的儿童,从出生或婴儿早期就可能出现眼位偏斜;而成年人可能因眼部外伤、神经系统疾病等导致眼位偏斜,比如头部外伤后影响了眼部肌肉的神经支配,进而出现眼位偏斜。
复视与混淆视
复视:是指两眼同时注视同一物体时,感觉物体分为两个影像。这是因为斜视时,双眼的黄斑中心凹不能同时接受同一物体的影像,大脑无法将两个影像融合为一个,从而产生复视。例如,斜视患者看一个杯子时,可能会看到两个杯子的影像。这种情况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当斜视突然发生时,患者会明显感觉到视物成双。对于儿童,由于其大脑融合功能尚在发育中,可能一开始不太容易察觉复视,但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逐渐出现复视的相关表现。
混淆视:是指两眼的物象不能融合,以致混淆不清。当双眼注视不同物体时,两个不同的物象同时落在双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大脑无法将它们整合为单一清晰的图像,导致混淆视。例如,一只眼看到的是书本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看到的是旁边的窗户,两者混淆在一起,无法形成明确的视觉认知。混淆视在斜视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斜视程度较明显时更容易出现。
视疲劳
表现:斜视患者由于需要不断调整眼位来试图恢复双眼单视,容易出现视疲劳。常见的表现包括眼睛酸胀、疼痛,视物模糊,阅读时容易串行、复视加重等。例如,长时间看书或使用电子设备后,斜视患者会明显感觉到眼睛不适,休息后可能有所缓解,但再次用眼又会出现视疲劳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视疲劳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因为视疲劳影响了他们的视觉功能,进而影响到学习时的视觉感知;成年人则可能因为工作需要长时间用眼,视疲劳症状更为明显,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斜视时双眼的集合和融合功能异常,为了维持视觉功能,眼部肌肉需要不断进行不协调的运动,导致眼部肌肉过度劳累,从而引发视疲劳。此外,斜视导致的复视、混淆视等情况也会加重视觉系统的负担,进一步促使视疲劳的产生。
立体视觉障碍
表现:立体视觉是指人眼能感知物体空间三维特性的视觉功能。斜视患者由于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大脑无法融合双眼的图像,会导致立体视觉障碍。患者可能无法准确判断物体的距离、深度等空间特性。例如,在穿针引线时,斜视患者可能难以准确判断针和线的距离,导致穿针困难;在行走时,可能无法准确判断台阶的高度和距离,容易出现绊倒等情况。对于儿童来说,立体视觉障碍会影响他们对空间物体的感知和运动技能的发展,比如影响他们学习球类运动时对球的空间位置判断;成年人则可能在需要精确空间判断的工作中受到影响,如驾驶、精细手工操作等。
形成机制:正常情况下,双眼的黄斑中心凹同时接受物体的影像,通过大脑的融合功能形成单一的具有立体视觉的图像。而斜视时,双眼的视网膜对应关系异常,无法将两个图像准确融合,从而破坏了立体视觉的形成过程。儿童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发生斜视,如果没有及时矫正,会严重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甚至导致立体视觉缺失;成年人的立体视觉一旦因为斜视受到损害,恢复较为困难。
头部姿势异常
表现:部分斜视患者为了克服斜视带来的不适,会采取特殊的头部姿势。例如,有些内斜视患者会将头部向一侧倾斜,以便用一只眼注视目标;外斜视患者可能会将头部后仰等。对于儿童,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总是歪着头看东西,这可能就是由于斜视导致头部姿势异常。不同类型的斜视可能伴随不同的头部姿势异常表现,内斜视和外斜视所采取的头部姿势可能有所不同。
产生原因:头部姿势异常是患者为了调整眼位,使双眼能够更好地注视目标,减少复视、混淆视等不适症状而采取的代偿性姿势。通过改变头部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双眼的视线方向,使物体的影像尽可能落在双眼的黄斑中心凹上,从而减轻视觉不适。儿童由于颈部肌肉和骨骼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头部姿势异常可能更为明显,而且如果不及时纠正斜视,头部姿势异常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颈部的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