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因晶状体混浊致视力下降等问题的常见眼病,按病因分年龄相关性、外伤性等,按部位分皮质性等,有视力下降等症状,通过眼科检查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晶状体的结构与功能影响
晶状体主要由蛋白质等物质组成,正常情况下处于透明状态。当各种因素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等情况时,就会出现混浊。例如,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晶状体代谢发生变化,更容易出现蛋白质的异常聚集,从而引发老年性白内障;而一些外伤、眼部疾病(如葡萄膜炎等)、某些全身性疾病(像糖尿病等)也可能影响晶状体的代谢,促使白内障的形成。
白内障的分类
按病因分类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蛋白质变性等,导致混浊。年龄越大,发生的几率相对越高。
外伤性白内障:由眼球受到外伤引起,比如眼球被撞击、异物进入眼睛等情况,会破坏晶状体的正常结构,导致晶状体混浊。
并发性白内障:由眼部其他疾病引起,像葡萄膜炎、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部疾病,会影响晶状体的营养或代谢,进而引发白内障。
代谢性白内障:与全身代谢性疾病有关,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影响晶状体的渗透压等代谢过程,容易发生白内障;还有半乳糖血症患者,体内半乳糖代谢异常也可导致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或者接触有毒物质可能引发白内障,比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干扰晶状体的正常代谢而导致混浊。
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类
皮质性白内障:混浊起始于晶状体皮质,呈楔形、辐状等形态向中心发展。在疾病早期,对视力影响相对较小,但随着病情进展,混浊逐渐向中心扩展,会明显影响视力。
核性白内障:混浊起始于晶状体核,逐渐使核变得混浊,早期可表现为近视度数增加等情况,因为核混浊后屈光指数发生变化,类似于晶状体核变硬变混浊后对光线折射的改变。
后囊下白内障:混浊位于晶状体后囊下,这种类型的白内障往往早期就会对视力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因为后囊下距离视网膜较近,混浊对光线的阻碍更直接地影响到视网膜成像。
白内障的症状表现
视力下降
这是白内障最主要的症状,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白内障,随着病情发展,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例如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早期可能只是轻微的视力模糊,看东西不如以前清晰,看远处物体时可能感觉模糊,看近处的物体也可能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而在疾病晚期,视力可能严重受损,只能看到手动或者光感。
对比敏感度下降
患者对物体的明暗对比敏感度降低,比如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或者看颜色对比不强烈的物体时,会感觉视物困难。
单眼复视或多视
晶状体混浊不均匀时,可能会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发生不规则折射,导致患者出现单眼复视(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或者多视(把一个物体看成多个)的现象。
眩光
在强光下,患者会感觉刺眼、视物不清,因为混浊的晶状体使光线散射,影响了视觉质量,出现眩光症状。
色觉改变
由于晶状体混浊,患者对颜色的感知可能出现异常,比如看到的颜色不如以前鲜艳,对颜色的分辨能力下降。
白内障的诊断
眼科检查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了解视力下降的程度,这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白内障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
眼压检查:测量眼压,因为一些眼部疾病引起的白内障可能伴有眼压异常,同时眼压情况也关系到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比如对于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眼压的控制很关键。
裂隙灯检查:这是诊断白内障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裂隙灯可以直接观察晶状体的混浊情况,包括混浊的部位、范围、程度等,能够清晰地看到晶状体的细微结构变化,从而明确白内障的类型等情况。
眼底检查:了解眼底的情况,因为一些眼底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白内障的视力下降等表现,通过眼底检查可以排除眼底病变对视力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评估白内障手术对眼底的影响等情况。
白内障的治疗
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有效方法。当白内障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通过手术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恢复晶状体的透明状态,从而改善视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白内障患者:儿童白内障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因为儿童的视觉发育处于关键时期,如果白内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弱视等严重的视觉发育问题。由于儿童的眼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人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人工晶状体的选择等都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术后还需要密切随访,进行视觉康复训练等。
老年白内障患者: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前需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比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要确保这些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注意眼部的护理,避免剧烈运动等,防止人工晶状体移位等情况发生,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观察眼部恢复情况。
糖尿病患者并发白内障: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治疗需要更加关注血糖的控制。在手术前后都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手术的愈合等情况。同时,术后也要注意监测血糖,因为糖尿病本身可能会影响眼部的恢复,需要综合管理糖尿病和白内障相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