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后发性白内障,术前要选合适手术方式、把控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后要维护眼部卫生、合理用眼、控制基础疾病;还要定期进行早期和长期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后发性白内障相关情况。
一、术前预防措施
1.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对于不同年龄、晶状体情况的患者,选择恰当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很重要。例如,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尽量选择能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发生风险的手术技术。有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现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概率,但具体还需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如晶状体混浊程度、眼部发育状况等综合判断。
对于成年患者,同样要根据晶状体核的硬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超声乳化能量等参数,保证手术操作的精准性,减少对晶状体后囊膜等结构的损伤,从而降低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风险。
2.严格把控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准确把握白内障手术的适应证,只有当患者的白内障影响到正常生活和视觉功能时才考虑手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对于一些全身情况较差、眼部有严重感染等禁忌证的患者,不应进行手术,以防止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后发性白内障。例如,眼部有急性炎症(如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时进行手术,会增加术后感染等风险,进而可能诱发后发性白内障。
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在病情控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因为高血糖状态不利于术后恢复,易增加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包括后发性白内障。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波动大可能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代谢等,从而增加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几率。
二、术后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
1.眼部卫生维护
术后要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患者洗脸、洗澡时要注意避免污水进入眼内,防止眼部感染。因为眼部感染可能刺激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增加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风险。例如,用不清洁的水洗脸,水中的细菌等病原体可能通过眼表伤口等途径进入眼内,引发炎症反应,促使晶状体上皮细胞活跃增殖,导致后发性白内障。
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眼药水等,眼药水的使用要注意正确的滴注方法,滴药前要洗净双手,头部后仰,眼睛向上看,将眼药水滴入下穹窿部,每次1-2滴,滴完后轻压内眦部泪囊区,以减少药物经鼻泪管吸收带来的全身影响,同时保证药物在眼内发挥作用,预防感染等情况,进而降低后发性白内障风险。
2.合理用眼
术后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用眼疲劳。例如,阅读、使用电子设备等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建议每隔30-40分钟休息5-10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等。长时间用眼疲劳会使眼部血液循环等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状态,增加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可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控制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因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长时间用眼更易导致疲劳,而且儿童晶状体上皮细胞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更易受不良因素影响而增殖。
避免眼部受到外伤,术后要注意保护眼睛,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防护,如在活动时避免眼部被碰撞等。眼部外伤可能直接损伤晶状体后囊膜等结构,或者引起眼部的炎症反应等,从而诱发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导致后发性白内障。比如儿童在玩耍时不慎碰到眼部,就可能增加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风险。
3.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血糖的稳定对于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很重要,因为高血糖环境会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代谢和功能。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水平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概率呈正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风险。患者要遵循糖尿病的饮食和治疗方案,定期监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高血压患者要控制血压,血压波动过大可能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营养供应等,增加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几率。高血压患者要按照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低盐饮食等。
三、定期眼部检查
1.术后早期检查
术后要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进行早期眼部检查,一般术后1周、1个月等要进行复查。通过眼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是否有早期的后发性白内障迹象,以及眼部其他情况的变化。例如,术后1周的检查可以观察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人工晶状体的位置等,术后1个月的检查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状态等,若发现有早期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等倾向,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眼部处于发育阶段,术后的定期检查更为重要。儿童术后要密切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等,因为儿童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相对活跃,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可能在术后早期就有所表现,早期发现可以早期干预,如在发现有少量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时,可根据情况采取局部药物等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展。
2.长期随访
患者要进行长期的眼部随访,即使术后早期没有明显的后发性白内障表现,也不能放松警惕。随着时间推移,仍有可能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相关情况。长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后发性白内障的进展情况,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例如,一些患者可能在术后数月甚至数年才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的明显症状,通过长期随访能够早期察觉并处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度近视等患者,由于这些疾病本身就增加了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风险,更需要长期密切随访眼部情况,以便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后发性白内障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