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妇科内分泌疾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致雄激素过高、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遗传因素增加患病风险,环境因素中饮食高热量高脂肪、生活方式缺乏运动可促发。临床表现有月经失调、高雄激素表现、卵巢多囊改变、肥胖。对育龄女性影响生育且增远期并发症风险,青春期女性影响生长发育和心理。诊断依2003年鹿特丹修订标准,需符合稀发或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改变中两项。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调节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促排卵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依情况选相应治疗方法。
一、定义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多发生于育龄女性。它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卵巢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PCOS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若家族中有亲属患有PCOS,那么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PCOS的发生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激素的合成、代谢以及卵巢的功能等。
(二)环境因素
1.饮食因素: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可能导致肥胖,而肥胖是PCOS常见的伴随状态,肥胖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通过一系列机制影响雄激素的分泌等,加重PCOS的病情。例如,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风险增加。
2.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也是PCOS的一个危险因素。运动不足会导致身体代谢减慢,体重容易增加,进一步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三、临床表现
(一)月经失调
多数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延长,如原本28-30天的周期可能延长至35天以上,甚至数月不来月经(闭经);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时多时少等不规则阴道出血情况。
(二)高雄激素表现
1.多毛:常见的部位有面部、下巴、乳晕周围、下腹正中线等,表现为毛发增粗、增多。例如,面部可能出现较明显的胡须,乳晕周围有黑毛等。
2.痤疮:多发生在面部、胸背部等部位,皮肤出油多,痤疮反复发作,且较难治愈。
3.脱发:主要是头顶的头发进行性稀少、变细,发际线一般不后移,这与雄激素性脱发有一定相似性。
(三)卵巢多囊改变
通过B超检查可发现卵巢体积增大,一侧或双侧卵巢有12个及以上直径为2-9mm的卵泡,呈囊性改变。但并非所有有卵巢多囊改变的女性都患有PCOS,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四)肥胖
约半数以上的PCOS患者存在肥胖,多为腹型肥胖,即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肥胖程度与PCOS的严重程度可能存在一定关联,肥胖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情况。
四、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一)育龄女性
1.生育方面:由于持续无排卵,PCOS患者怀孕难度增加,容易出现不孕。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需要进行促排卵等治疗来帮助受孕,但促排卵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些风险,如多胎妊娠等。在孕期,PCOS患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并发症的风险比正常女性高,需要加强孕期监测。
2.长期健康影响:长期的代谢紊乱可能导致远期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增加。所以育龄女性在诊断PCOS后,需要关注自身代谢指标,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等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二)青春期女性
1.生长发育影响: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PCOS可能影响身高增长、第二性征发育等。例如,月经初潮可能延迟,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发育可能不符合正常青春期进程。
2.心理影响:由于月经失调、多毛、痤疮等表现,可能会对青春期女性的心理造成影响,出现自卑、焦虑等情绪。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关注青春期女性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五、诊断标准
目前主要采用2003年鹿特丹修订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3项中的2项,并排除其他疾病即可诊断:
(一)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通过月经周期记录、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检测(如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值等)来判断排卵情况。例如,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值≥2-3提示可能存在无排卵或稀发排卵。
(二)临床和(或)生化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
临床高雄激素表现如多毛、痤疮等;生化高雄激素血症是指血清睾酮水平升高或游离睾酮水平升高。
(三)卵巢多囊改变
B超下见卵巢多囊样改变,即一侧或双侧卵巢有12个及以上直径为2-9mm的卵泡,和(或)卵巢体积增大(卵巢体积≥10ml)。
六、治疗
(一)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所有PCOS患者,无论是否有生育需求,都应首先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控制饮食,均衡营养,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保持健康的体重,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使体重减轻5%-10%可能会改善PCOS的相关症状,如恢复月经、提高排卵率等。
(二)调节月经周期
对于月经失调的患者,可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来调节月经周期,一般连续服用3-6个周期,停药后观察月经情况。例如,常用的短效口服避孕药有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它可以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卵巢排卵,调整月经周期。
(三)降低雄激素水平
对于有高雄激素表现的患者,可使用螺内酯等药物来拮抗雄激素作用,减少毛发增生、改善痤疮等症状。
(四)促排卵治疗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和调节月经周期后,可进行促排卵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克罗米芬等,通过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来帮助受孕,但促排卵治疗需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以避免卵巢过度刺激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