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血脂、血糖)、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影像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头颅CT或MRI检查),各检查有不同指标、意义及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一、血液检查
1.血脂检查
指标及意义: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例如,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高LDL-C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长期高水平的LDL-C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血脂正常范围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成年人的LDL-C理想水平应小于2.6mmol/L,而老年人可能适当放宽,但仍需综合评估。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血脂控制要求更为严格,需将LDL-C控制在更低水平,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
2.血糖检查
指标及意义: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FBG反映瞬时血糖水平,HbA1c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血糖正常范围不同,成年人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一般为3.9-6.1mmol/L,HbA1c正常范围为4%-6%。对于有家族史、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血糖,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女性在妊娠期的血糖要求更为严格,空腹血糖应小于5.1mmol/L,餐后1小时小于10.0mmol/L,餐后2小时小于8.5mmol/L,妊娠期糖尿病会显著增加孕妇及胎儿心脑血管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二、心电图检查
1.常规心电图
作用及意义:可以记录心脏电活动,帮助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例如,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心电图范围有一定差异,儿童的心率相对较快,正常心率范围比成年人高。对于有胸痛、心悸等症状的患者,心电图是初步筛查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内分泌变化,心电图可能出现一些非特异性改变,但不一定代表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动态心电图(Holter)
作用及意义:能够连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记录心电图,有助于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到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颤、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对于怀疑有心律失常但常规心电图检查阴性的患者,Holter检查尤为重要。不同年龄人群对心律失常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人由于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Holter检查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其心脏电活动情况。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
1.心脏超声
作用及意义: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房、心室的大小,心肌的厚度,瓣膜的形态和运动,以及心脏的射血分数等。例如,通过测量射血分数(EF值)可以评估心脏的泵血功能,正常EF值一般在50%-70%。不同年龄人群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的心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脏大小和功能与成年人不同。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超声心动图可以早期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可能表现为左心室肥厚,通过超声心动图可及时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女性在妊娠期间,心脏负担加重,超声心动图可以监测心脏的变化,如是否出现心腔扩大、心功能减退等情况,保障母婴健康。
2.颈动脉超声
作用及意义:可以检查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有无斑块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的颈动脉IMT正常范围不同,随着年龄增长,IMT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对于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病变,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例如,老年人由于血管老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
四、影像学检查
1.冠状动脉造影
作用及意义: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狭窄程度等。通过将导管插入冠状动脉开口,注入造影剂,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阻塞等病变。对于有典型心绞痛症状或高度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不同年龄人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和风险有所不同,老年人由于血管迂曲、合并症较多,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如果病情需要,仍可进行该检查。女性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需要注意与男性在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上的差异,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病变可能更倾向于小血管病变等情况。
2.头颅CT或MRI检查
作用及意义:头颅CT可以快速发现脑出血、脑梗死等急性脑血管病变。头颅MRI对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脑缺血灶的检出比CT更敏感,还可以清晰显示脑部的结构。例如,脑梗死发病后早期进行头颅MRI检查可以更早地发现缺血灶,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不同年龄人群的脑部结构和对病变的反应不同,儿童的头颅CT或MRI检查需要特别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一般优先选择MRI检查。对于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头颅CT或MRI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脑血管疾病。女性在妊娠期如果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选择影像学检查时需要充分权衡辐射或造影剂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