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后会出现认知、运动、言语、精神情感、癫痫等多方面后遗症及吞咽功能障碍、二便失禁等其他后遗症,各后遗症有不同表现、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如认知障碍可通过专业康复训练改善,运动障碍可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工程辅助恢复等。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大脑本身的代偿能力下降,脑损伤后修复和恢复认知功能的能力减弱;男性和女性在认知功能恢复方面可能无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同个体对脑损伤的反应因自身基础认知水平、既往生活方式等不同而有差异,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可能更困难。
应对措施:可通过认知康复训练来改善,如针对记忆力的记忆训练、针对注意力的注意力集中训练等,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具体认知障碍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运动功能障碍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肢体瘫痪、运动不协调、肌张力异常等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较为常见,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受限。重型颅脑损伤导致运动区受损或传导束受损是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约60%以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是关键因素,损伤部位越关键、损伤程度越重,运动功能障碍越严重;年龄较小的患者运动系统的可塑性相对较强,可能在康复后有一定程度的功能恢复,但如果年龄过小(如婴幼儿),脑损伤后运动功能发育可能受到长期影响;男性和女性在运动功能恢复上无本质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等可能不同,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
应对措施:包括物理治疗,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以及康复工程辅助,如使用轮椅、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帮助患者进行活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言语功能障碍
表现:可能出现失语(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多种类型)、构音障碍等。运动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则是患者能流利表达,但不能理解他人语言内容。重型颅脑损伤导致语言中枢受损或相关神经通路受损会引起言语功能障碍,发生率约为20%-40%。
影响因素:损伤的语言中枢区域不同会导致不同类型的言语障碍,左半球大脑受损更易引起言语功能障碍;年龄因素对言语功能恢复有影响,儿童的言语中枢可塑性相对较好,恢复潜力较大,而成年人语言中枢已相对固定,恢复难度可能较大;生活方式中是否有长期语言交流活动等可能影响患者康复时对言语功能恢复的积极性和配合度;既往无语言相关疾病病史的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相对更有利。
应对措施: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如针对失语症的语言训练,包括听理解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等,针对构音障碍的构音器官运动训练等,训练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患者的言语功能。
精神情感障碍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人格改变等精神情感方面的问题。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焦虑表现为紧张、不安、心慌等。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情感障碍的发生率约为20%-30%,这与脑损伤后神经递质失衡、大脑情绪调节区域受损等有关。例如,边缘系统受损可能影响患者的情绪调节功能。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对自身病情的担忧等更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男性和女性在精神情感障碍的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可能相对更易出现情绪波动,但总体而言,个体的既往心理状态、家庭支持情况等都是影响因素,既往有心理疾病病史的患者更易在脑损伤后出现精神情感障碍加重的情况,家庭缺乏有效支持的患者精神情感障碍可能更严重。
应对措施:心理治疗是重要手段,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和认知;家人的关心和陪伴也非常重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癫痫
表现:重型颅脑损伤后可能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等不同形式的发作。癫痫的发生率约为10%-20%,脑损伤后神经元异常放电是导致癫痫的原因,受伤后的时间因素也很关键,伤后早期出现癫痫可能与急性脑损伤导致的神经元损伤等有关,晚期出现癫痫可能与脑损伤后形成的瘢痕、脑软化灶等有关。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癫痫发作后的处理需特别谨慎,因为儿童的身体发育等情况与成人不同;男性和女性在癫痫发作的易感性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个体对癫痫发作的耐受性不同,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诱发癫痫发作,既往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在重型颅脑损伤后癫痫发作风险更高。
应对措施:首先要预防癫痫发作,避免患者处于危险环境,如高处、水边等。对于已发生的癫痫发作,需根据发作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进行控制,但需注意儿童患者药物选择的特殊性,要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尽量采用非药物干预难以控制时才考虑药物治疗。
其他后遗症
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易导致误吸、肺炎等并发症。约10%-15%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这与脑干等部位受损影响吞咽相关神经和肌肉的协调功能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可能更慢,因为其咽喉部肌肉功能等相对较弱;有吸烟、饮酒史的患者可能因咽喉部黏膜等受损更易加重吞咽功能障碍;既往有吞咽相关疾病病史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可能更严重。处理上可通过吞咽康复训练,如吞咽肌群训练、吞咽姿势调整等,严重时可能需要鼻饲等营养支持方式。
二便失禁:重型颅脑损伤可能影响脊髓排尿、排便中枢或相关神经传导,导致患者出现二便失禁情况。发生率约为20%-30%,与脑损伤部位累及控制二便的神经结构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盆底肌等功能下降,二便失禁后护理难度增加;男性和女性在二便失禁的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患者自身的卫生习惯等可能影响皮肤状况,长期二便失禁易导致皮肤压疮等问题,需加强护理,定期清洁会阴部,保持皮肤干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