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胎停育风险,孕前要排查遗传因素、控制基础疾病,孕期需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避开不良环境,还要监测激素水平、超声检查,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有不良孕产史孕妇需更密切监测与遵循保健要求。
一、孕前准备与检查
1.遗传因素排查
夫妻双方应进行染色体检查,若存在染色体异常,可能增加胎停育风险。例如,平衡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夫妻,胎停育发生率较高。建议有不良孕产史(如多次胎停育)的夫妻尽早进行染色体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遗传方面的问题,并在医生指导下评估妊娠风险。
女性若有家族遗传性疾病相关情况,也需进行相关基因筛查,如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基因检测,了解自身携带致病基因情况,以便在孕前做好遗传咨询,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胎停育发生几率。
2.疾病控制与管理
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临床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妊娠后若未良好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胎停育发生率明显升高。所以,计划怀孕的女性应在孕前将甲状腺功能调整至正常范围,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需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将促甲状腺激素(TSH)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非妊娠状态下TSH控制在0.3-2.5mIU/L,妊娠早期需控制在0.1-2.5mIU/L等)后再考虑妊娠。
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胎停育、胎儿畸形等风险。孕前应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空腹血糖控制在3.9-6.1mmol/L,餐后血糖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同时要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确保血糖长期稳定,以降低胎停育发生的可能性。
二、孕期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营养
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蛋白质是细胞修复和生长的重要物质,孕期应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方面,叶酸的补充尤为关键,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需每日补充叶酸0.4-0.8mg,研究显示,补充叶酸可降低神经管畸形等风险,同时也有助于降低胎停育的发生风险。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也对胚胎发育有一定益处,可通过食用坚果、绿叶蔬菜等获取。矿物质中,铁、钙等的摄入也需充足,缺铁会导致孕妇贫血,影响胎盘供氧,进而影响胚胎发育;缺钙可能影响胎儿骨骼发育等,孕妇可通过食用牛奶、豆制品、虾皮等补充钙,通过食用红肉、动物肝脏等补充铁。
2.作息规律
保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调节和免疫系统功能,进而可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例如,长期熬夜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过程。孕妇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白天可适当午休,但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30分钟至1小时左右。
3.避免不良环境因素
远离化学毒物,如避免接触农药、甲醛等。新装修的房屋中往往含有较高浓度的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孕妇若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可能增加胎停育风险。所以,新房装修后应充分通风换气,等待甲醛等有害物质浓度降低到安全范围后再入住。同时,要避免接触染发剂、化妆品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等。
远离辐射源,如少接触X光等放射性检查。如果因病情需要必须进行X光检查,应做好腹部等关键部位的防护。长期处于高强度辐射环境中,可能会损伤胚胎细胞,影响胚胎发育,增加胎停育的发生几率。
三、孕期监测与注意事项
1.激素水平监测
孕期要定期监测孕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激素水平。hCG在妊娠早期会迅速升高,若hCG翻倍不理想,可能提示胚胎发育异常,增加胎停育风险。一般在孕早期通过抽血检查hCG和孕酮水平,若孕酮水平过低,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如适当补充孕激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并非所有孕酮低的情况都需要补充,要结合具体临床情况判断。
2.超声检查
按时进行超声检查,孕早期通过超声可以明确胚胎着床位置,排除宫外孕等异常情况,同时了解胚胎的发育情况,如胎芽、胎心的出现时间等。正常情况下,孕6-7周可看到胎芽,孕7-8周可看到胎心。如果在相应孕周未看到胎芽或胎心,或后续超声检查发现胚胎发育停止等情况,可能提示胎停育。例如,孕8周后仍未看到胎心,要高度警惕胎停育可能,需进一步评估。
3.避免剧烈运动与性生活不当
(一)避免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可能会对子宫产生较大的冲击,增加子宫收缩的频率,从而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例如,孕早期进行高强度的跑步、跳跃等运动,可能导致胎停育风险增加。孕妇应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每天可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又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大负担。
(二)注意性生活适度
孕期性生活不当也可能引发胎停育。在孕早期和孕晚期,性生活相对危险。孕早期胚胎着床尚不稳定,性生活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孕晚期性生活可能引发早产等问题。在孕中期性生活时,也要注意力度和姿势,避免对腹部造成过度压迫。如果在性生活后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年龄≥35岁)胎停育风险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异常的几率增加。高龄孕妇应更加密切地进行孕期监测,包括更早开始进行超声检查、更频繁地监测激素水平等。同时,要更加严格地遵循孕期保健的各项要求,如更注重饮食营养的均衡、保证充足休息等。例如,高龄孕妇在孕早期应更早进行hCG和孕酮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胚胎发育异常情况。
2.有不良孕产史孕妇
曾经有过胎停育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胎停育风险更高。这类孕妇在孕前应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包括夫妻双方更深入的遗传检查、更详细的内分泌检查等。孕期要加强监测频率,如增加超声检查的次数,密切关注胚胎发育的各项指标。同时,孕妇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过度焦虑可能会影响内分泌,进一步增加胎停育风险,家人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