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是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儿童多为生理性远视,成人多因眼球发育异常等致病理性远视,有远、近视力表现及影响;老花眼是年龄增长致晶状体等调节力下降的生理性老化现象,表现为近视力困难且度数渐增。二者通过视力、验光、眼底等检查诊断,远视可戴镜或手术矫正,老花眼靠戴老花镜矫正,均需通过定期检查、注意用眼等预防保健。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远视
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儿童时期,眼球的发育尚未完善,眼轴较短,多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生理性远视会逐渐降低直至正视。而成人远视通常是由于眼球先天发育异常,眼轴过短或者屈光系统的屈光力不足导致。例如,先天性小眼球就容易引发远视,因为眼球体积小,容纳屈光结构的空间有限,使得光线聚焦位置靠后。
从年龄角度看,婴幼儿由于眼球尚未充分发育,眼轴较短,约有2-3D的生理性远视,这是正常的生长发育阶段的表现。随着年龄增长,到青春期前后眼轴逐渐达到正常长度,生理性远视消失。如果到了该正视的年龄仍存在远视,则为病理性远视。
老花眼
老花眼是一种生理性老化现象,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也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一般通常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表现为近距离阅读困难。例如,人到中年后,看报纸、看书时需要将物体拿远才能看清,就是因为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无法有效地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近距离视物模糊。
性别方面,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都会出现老花眼,但可能在出现时间上略有差异,不过这种差异并不显著。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的人,老花眼可能出现得相对更早一些,因为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加速了调节能力的衰退。
二、症状表现
远视
远视力:轻度远视患者的远视力可能正常,中高度远视患者远视力会下降。例如,中度远视患者可能只能看清5米外较大的物体,而正常视力者能看清更远处的细节。
近视力:轻度远视患者近视力可能不受影响或者影响较小,中高度远视患者近视力会明显下降,因为远视眼为了看清近处物体需要更多的调节,容易出现视疲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会感觉视物模糊、眼睛酸胀等。在年龄方面,儿童时期的远视如果未得到及时矫正,可能会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比如,学龄前儿童有较高度数的远视,若没有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就会影响视网膜细胞的正常发育,从而引发弱视。
老花眼
主要表现为近距离阅读困难,需要将阅读物拿远才能看清。随着年龄增长,老花眼的度数会逐渐增加,例如40岁左右可能需要+1.00D-+1.50D的老花镜,到60岁左右可能需要+3.00D甚至更高度数的老花镜。在生活方式上,长期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阅读会加重老花眼的不适症状,因为光线不足会使眼睛需要更多的调节来看清物体,进而加剧视疲劳。
三、检查与诊断
远视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远视力和近视力,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视力异常及远视的大致程度。
验光检查:散瞳验光可以准确测量远视的度数,因为儿童的睫状肌调节能力强,散瞳后可以麻痹睫状肌,排除调节因素的影响,得到准确的屈光度数。例如,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后进行验光,能更精确地诊断儿童的远视情况。
眼底检查:可以观察眼底视网膜的情况,远视患者眼底可能呈现视乳头较小、色红等表现,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在病史方面,对于儿童,如果有家族远视遗传史,或者出生后有早产、低体重等情况,需要重点排查远视及相关视觉发育问题。
老花眼
视力检查:进行近视力检查,通常使用近视力表,了解近距离视力情况。
验光检查:可以通过主观验光或者客观验光的方法确定老花眼的度数。一般是在双眼已经矫正了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的基础上,测量调节力,从而得出老花眼的度数。例如,先通过验光矫正了眼睛的近视或远视,然后再进行调节功能的检查来确定老花眼度数。
四、矫正方法
远视
佩戴眼镜:框架眼镜是常见的矫正方法,根据远视的度数选择合适的凸透镜片进行矫正。对于儿童远视,如果存在弱视,还需要进行弱视训练等综合治疗。例如,对于伴有弱视的儿童远视患者,除了佩戴合适的眼镜外,还需要进行遮盖疗法、精细目力训练等,促进弱视眼的视觉发育。
手术矫正:成年后如果远视度数稳定,也可以考虑手术矫正,如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评估。在年龄方面,儿童远视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矫正,以保守的光学矫正和视觉训练为主。
老花眼
佩戴老花镜:这是最常用的矫正方法,根据个人的近视力情况和用眼需求选择合适度数的老花镜。老花镜分为单光镜、双光镜和渐进多焦点镜等。单光镜只能看近;双光镜可以同时看近和远,但存在像跳等问题;渐进多焦点镜则是在同一镜片上有不同的焦点,能满足看远、看近等不同距离的视力需求。在生活方式上,佩戴老花镜后,应注意保持正确的用眼距离和姿势,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防止视疲劳加重。
五、预防与保健
远视
儿童时期: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远视等视力问题并及时干预。孕妇在孕期应注意营养均衡,为胎儿的眼部发育提供良好的营养基础;儿童出生后应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有助于眼睛的正常发育。例如,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光线,促进视网膜和眼轴的正常生长。
成年后: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注意用眼卫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如果有家族远视遗传史,成年后也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屈光状态的变化。
老花眼
平时要注意用眼保健,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应休息片刻,向远处眺望。可以通过做眼保健操等方式放松眼部肌肉,缓解视疲劳。饮食上可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等,有助于维护眼睛的健康,延缓老花眼的进展。年龄较大的人群,尤其是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更要注意眼部健康,因为糖尿病等疾病可能会加速老花眼的发展或者引发其他眼部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