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主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异常扩张,直径超正常50%,分部位有不同类型。病因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吸烟、高血压)、病史(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疾病)等。临床表现有无症状、压迫(如气管、食管相关症状)、疼痛(扩张前期或破裂时)。诊断靠超声心动图、CTA、MRA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有手术(适用于有症状或大瘤体,分部位有不同术式)和介入(部分降主动脉瘤适用,有优劣)。预防需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控血压血脂血糖)、定期体检,特殊人群如孕妇、有家族遗传病史者需特殊注意。
一、定义
心脏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的异常扩张,扩张部位的直径超过正常主动脉直径的50%。主动脉是人体最粗大的血管,负责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按部位可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等部分,相应部位发生的扩张都可能称为心脏主动脉瘤。
二、病因
1.年龄与性别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壁的弹性会逐渐下降,比如老年人主动脉壁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会发生变性、断裂等改变,使得主动脉壁承受血压冲击时更容易扩张形成动脉瘤。一般50岁以上人群发生主动脉瘤的风险相对较高。
性别:男性患主动脉瘤的风险通常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例如男性更易有吸烟、高血压等不良因素影响主动脉健康。
2.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炎症反应增加,影响主动脉壁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长期吸烟的人患主动脉瘤的几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研究表明吸烟会使主动脉瘤的发病风险增加数倍。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主动脉壁承受过高的压力,持续的高压冲击会破坏主动脉壁的中层结构,促使主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主动脉瘤的发生率远高于血压控制良好者。
3.病史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会使主动脉壁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主动脉壁弹性减退、僵硬,容易引发主动脉瘤。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尤其是累及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主动脉瘤的可能性较大。
遗传性疾病: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影响主动脉壁的结构蛋白合成,比如马方综合征,患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纤维蛋白原异常,使得主动脉壁中层的弹性纤维发育不良,容易发生主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这类患者往往在较年轻的时候就可能出现主动脉瘤相关问题,且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阶段:在主动脉瘤较小的时候,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是在体检做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时偶然发现。
2.压迫症状
压迫气管、支气管:当主动脉瘤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位且较大时,可能压迫气管、支气管,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呼吸困难会加重。
压迫食管:降主动脉瘤较大时可能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
3.疼痛症状
瘤体扩张或破裂前期:患者可能会感到胸背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胀痛、撕裂样痛等。如果是升主动脉瘤扩张,疼痛可能在前胸部位;主动脉弓瘤可能引起颈部、下颌部疼痛;降主动脉瘤则可能表现为胸背部、腰部疼痛。
瘤体破裂时:会出现剧烈的胸痛或腹痛,疼痛呈刀割样或撕裂样,同时可能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这是非常危急的情况,若不及时救治,患者死亡率很高。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以初步评估主动脉的情况,能够观察主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壁情况等,还能检测心脏的功能,是筛查主动脉瘤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例如经胸超声心动图可以清晰显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等部位的结构,发现直径大于3厘米的主动脉瘤。
CT血管造影(CTA):能够提供主动脉的详细三维图像,准确测量主动脉瘤的直径、长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诊断主动脉瘤及其分型具有重要价值。通过CTA可以清晰看到主动脉瘤的具体形态,比如是梭形动脉瘤还是囊性动脉瘤等。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也是一种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尤其在显示主动脉壁的情况、有无夹层等方面有优势,不过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五、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有症状的主动脉瘤,或者直径较大(一般升主动脉瘤直径大于5.5厘米,降主动脉瘤直径大于5.0厘米)的主动脉瘤,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为随着瘤体增大,破裂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手术可以切除病变的主动脉段,用人工血管替代,恢复主动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手术方式:根据主动脉瘤的部位不同,手术方式有所差异。升主动脉瘤常采用升主动脉替换术,联合冠状动脉移植等;主动脉弓瘤可能需要行主动脉弓替换术,采用象鼻手术等复杂术式;降主动脉瘤可选择降主动脉替换术等。
2.介入治疗
适应证:对于一些合适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比如部分降主动脉瘤患者,通过介入的方法放置带膜支架,利用支架隔绝动脉瘤,使血流不再冲击动脉瘤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介入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范围,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瘤体形态等情况。
优势与局限:介入治疗相对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但对于瘤体累及重要分支血管、瘤体形态不规则等情况可能不适用,而且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六、预防与健康管理
1.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同时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以减少对主动脉壁的损害。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高血压患者应遵循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建议收缩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对于有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可能要求更严格);高血脂患者要注意低脂饮食,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水平,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使血糖达标,因为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控制这些指标有助于预防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
2.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尤其是有上述高危因素(如吸烟、高血压、家族遗传病史等)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主动脉相关的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主动脉瘤等血管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如果孕妇有遗传性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情况,要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孕期加强监测,因为某些遗传性血管疾病可能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影响主动脉健康,增加主动脉瘤发生风险。
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家族中有马方综合征等遗传性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亲属,要尽早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了解自己的患病风险,以便在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期检查主动脉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