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出血常见原因包括妊娠相关情况(先兆流产、异位妊娠、葡萄胎)、内分泌失调(无排卵性功血、排卵性月经失调)、生殖系统炎症(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生殖系统肿瘤(子宫肌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诊断方法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处理原则包括一般处理(评估生命体征、抗休克、保持外阴清洁)和针对病因治疗(妊娠相关情况分情况处理、内分泌失调分情况治疗、炎症针对病原体或情况治疗、肿瘤综合考虑治疗);特殊人群阴道出血有不同注意事项,青春期关注心理和用药等,围绝经期警惕内膜癌,妊娠期密切观察胚胎等,老年女性排除恶性肿瘤等。
一、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1.妊娠相关情况
先兆流产:多见于育龄期有停经史的女性,胚胎着床后,由于染色体异常、母体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等)、免疫因素等原因,导致妊娠物与子宫壁之间发生分离,引起阴道出血,常伴有下腹隐痛。研究表明,约15%-20%的临床妊娠会发生先兆流产。
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多发生在有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等情况的女性。受精卵在输卵管等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随着胚胎的生长,会导致着床部位破裂或流产,引起阴道出血,多为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少呈点滴状,少数患者阴道流血量较多,类似月经,还常伴有腹痛,腹痛多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当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时,会出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
葡萄胎:多见于育龄女性,由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患者多有停经后阴道出血,一般在停经8-12周左右开始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时断时续,部分患者可伴有子宫异常增大、妊娠呕吐较正常妊娠严重且出现时间早等表现。
2.内分泌失调
无排卵性功血:常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波动或缺乏,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引起阴道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
排卵性月经失调:多见于生育期女性,由于黄体功能异常,如黄体功能不足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或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引起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表现为月经前后点滴出血或月经经期延长等阴道出血情况。
3.生殖系统炎症
阴道炎: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等,炎症可导致阴道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引起阴道少量出血,同时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等症状。例如,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多呈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宫颈炎:急性宫颈炎可出现宫颈充血、水肿,宫颈黏膜质脆,容易引起接触性出血,表现为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阴道少量出血,慢性宫颈炎患者也可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或白带增多等表现。
子宫内膜炎:多发生于产后、流产后或宫腔操作后,细菌感染子宫内膜引起炎症,子宫内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溃疡形成,导致阴道不规则出血,伴有下腹痛、发热、白带增多且有异味等症状。
4.生殖系统肿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黏膜下子宫肌瘤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可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肌壁间子宫肌瘤如果向宫腔方向生长,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也可导致月经增多、经期延长等阴道出血情况,还可伴有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
宫颈癌: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早期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即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少量阴道出血,晚期病灶较大时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还可伴有阴道排液,多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液体。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同时可伴有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时可有脓血性排液、恶臭。
二、阴道出血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了解患者的婚育史,是否有停经、妊娠相关情况;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内分泌疾病、妇科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还需询问阴道出血的发生时间、出血量、出血性质(如点滴状、大量出血等)、是否伴有腹痛等伴随症状。
2.体格检查
进行全身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有无贫血貌等;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宫颈的情况,有无红肿、溃疡、赘生物等,检查子宫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有无肿块、压痛等。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及贫血的程度;凝血功能检查可判断患者有无凝血功能异常;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对于妊娠相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如先兆流产、异位妊娠、葡萄胎等患者hCG水平多异常;性激素六项检查可了解患者的内分泌状态,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阴道出血有诊断价值。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子宫和附件的情况,对于妊娠相关疾病(如异位妊娠、葡萄胎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病变等的诊断有重要作用,能明确宫腔内有无妊娠物、子宫及附件有无异常回声等。
宫腔镜检查:对于宫腔内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对妇科检查中发现的可疑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如对宫颈病变组织、子宫内膜组织等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是否为肿瘤及肿瘤的性质等。
三、阴道出血的处理原则
1.一般处理
对于阴道出血患者,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对于大量出血导致休克的患者,要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等。同时,要保持患者外阴清洁,预防感染。
2.针对病因治疗
妊娠相关情况:如果是先兆流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保胎治疗,如休息、补充孕激素等;对于异位妊娠,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异位妊娠包块较小、血hCG水平较低且无明显内出血,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如甲氨蝶呤等),若病情较重则需进行手术治疗;葡萄胎一经确诊,应及时清宫,清除宫腔内的葡萄胎组织。
内分泌失调:无排卵性功血的治疗原则是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进排卵。青春期患者以止血、调整周期为主,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等药物治疗;围绝经期患者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为主,可采用诊断性刮宫等方法止血,同时调节内分泌;排卵性月经失调的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如黄体功能不足可补充孕激素,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可选用孕激素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治疗。
生殖系统炎症:对于阴道炎,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局部或全身治疗,如滴虫性阴道炎可选用甲硝唑等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可选用克霉唑等药物治疗;宫颈炎的治疗根据急性或慢性等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等;子宫内膜炎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生殖系统肿瘤:子宫肌瘤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如无症状的小肌瘤一般随访观察,症状明显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或手术治疗;宫颈癌的治疗根据临床分期等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四、特殊人群阴道出血的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出现阴道出血时,多与内分泌失调相关,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青春期女性可能对自身生理变化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详细询问月经史等情况,在用药时要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内分泌平衡的不恰当药物。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内分泌轴的正常发育和调整。
2.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阴道出血需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等疾病,要详细询问其月经变化情况,如绝经后阴道出血等。在进行检查时,要充分考虑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特点,如阴道萎缩等情况对检查的影响。在处理上,对于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患者,诊断性刮宫是重要的检查和治疗手段,但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3.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出现阴道出血的女性,尤其是有腹痛等伴随症状的,要密切观察胚胎或胎儿的情况。对于有流产史、内分泌异常等高危因素的妊娠期女性,要加强监测。在处理妊娠相关阴道出血时,要权衡治疗措施对妊娠和母体的影响,如药物治疗对胎儿的潜在风险等。
4.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出现阴道出血,首先要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由于老年女性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在进行妇科检查等操作时要轻柔,避免加重损伤或引起感染。同时,要关注老年女性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等,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