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呼吸道管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

1、病情观察
密切留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可通过呼唤、对话、疼痛刺激等方式判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若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瞳孔不等大、生命体征异常等,及时告知医生。
2、体位护理
让患者保持头部抬高15°-30°的体位,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预防压疮,翻身时注意动作轻柔,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轴线上。
3、呼吸道管理
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呕吐物,防止误吸导致窒息或肺部感染。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不规律的患者,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4、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吞咽功能情况给予合适的饮食。早期可给予鼻饲流食,保证营养供应,待吞咽功能恢复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5、康复护理
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肢体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训练,以及语言、认知功能的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颅脑损伤的护理是一项细致且重要的工作,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若患者病情出现急剧变化,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突然丧失等,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切勿延误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