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术后尿排不出来有多种原因,可采取诱导排尿(听流水声、按摩)、调整体位等非药物干预措施,若仍无法排尿需及时就医,医生会进一步检查及处理,如导尿等并查找根本原因制定方案。
一、评估原因
脊柱骨折术后尿排不出来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麻醉影响、疼痛刺激、卧床不习惯排尿姿势、精神因素等。例如,脊柱骨折手术多采用椎管内麻醉,麻醉药物可能抑制排尿反射中枢;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不敢用力排尿,也会导致尿潴留。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诱导排尿
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让患者听水龙头滴水声或使用专门的排尿诱导装置播放流水声,刺激患者产生排尿反射。这种方法对大多数患者有一定效果,尤其适用于精神因素导致尿潴留的情况,因为流水声能分散患者注意力,同时触发排尿反射。
按摩:轻柔按摩下腹部膀胱区,从脐下向耻骨联合方向缓慢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左右,可促进膀胱收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可尝试,但要注意按摩力度适中,避免给患者造成不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皮肤较为敏感,按摩力度需更轻柔;年轻女性患者在按摩时也需注意部位和力度。
2.调整体位
帮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如扶患者坐起或抬高上半身,模拟平时站立排尿的体位,有些患者在改变体位后可顺利排尿。对于卧床的脊柱骨折患者,调整体位是相对简单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不同病情的患者体位调整需根据其脊柱骨折的稳定情况等综合考虑,确保调整体位过程中不会加重脊柱损伤。
三、就医相关建议
如果经过上述非药物干预措施后仍无法排尿,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超声检查了解膀胱残余尿量等。如果膀胱残余尿量较多,可能需要进行导尿操作。导尿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对于小儿患者,导尿操作需更加谨慎,要选择合适的导尿管规格,操作过程轻柔,减少对小儿尿道的损伤和刺激。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查找尿潴留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