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眼部检查、影像学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基因检测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关注年龄和家族史;眼部检查包括眼底和裂隙灯检查;影像学检查有B超、CT、MRI;FFA可观察视网膜血管情况;基因检测针对怀疑有遗传因素的患儿,检测RB1基因等。
家族史:询问家族中是否有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因为该疾病有一定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相关病史,患儿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眼部检查
眼底检查:是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重要方法。通过直接或间接眼底镜检查,可发现眼底是否有异常肿块,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等情况。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眼底表现通常为灰白色或黄色隆起的肿块,边界可能清晰或不清晰。
裂隙灯检查:可观察眼前节情况,如角膜、前房、晶状体等是否受到肿瘤侵犯。例如,肿瘤可能侵犯晶状体,导致晶状体混浊等表现。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能清晰显示眼内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是否有钙化灶等。视网膜母细胞瘤在B超下常表现为实质性占位病变,内部可有点状或斑块状强回声,即钙化灶,这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CT检查:对眼部骨质及肿瘤内部结构显示更为清晰。可明确肿瘤的范围,是否侵犯眼眶骨质等,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视网膜母细胞瘤在CT上表现为眼内高密度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MRI检查: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能更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对肿瘤是否侵犯视神经、颅内等情况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通过造影可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情况,了解肿瘤的血供等情况。视网膜母细胞瘤在FFA下可表现为肿瘤区域血管紊乱、异常荧光等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和评估肿瘤的活性等。
基因检测
对于怀疑有遗传因素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可进行基因检测,如检测RB1基因等。RB1基因的突变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遗传类型,对于家族遗传咨询等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