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常见眼科疾病,以眼表泪膜稳态失衡为主要特征,有眼睛干涩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视力,其导致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长时间用电子设备、环境、眼部疾病、全身性疾病、药物等方面,如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下降易患,绝经后女性因激素变化几率高,长时间用电子设备致眨眼少泪液蒸发多,干燥等环境使泪液蒸发快,眼部、全身性疾病及某些药物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导致干眼症的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功能会逐渐下降,老年人更容易患干眼症。例如,老年人的泪腺组织会发生退行性变化,泪液的质和量都会发生改变,从而增加了患干眼症的风险。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绝经后女性患干眼症的几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女性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尤其是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泪液的分泌和泪膜的稳定性。
生活方式因素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现代人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眨眼次数会不自觉减少。正常情况下,眨眼可以使泪液均匀地分布在眼表,起到湿润眼球的作用。长时间不眨眼会导致泪液蒸发过多,从而引发干眼症。例如,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办公人群,患干眼症的比例相对较高。
环境因素:处于干燥、多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泪液蒸发会加快,容易引发干眼症。比如在空调房间内,空气流通差且干燥,会使眼表的泪膜水分流失加快。
病史因素
眼部疾病:患有沙眼、睑缘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影响泪液的分泌和泪膜的功能,从而增加患干眼症的风险。例如,沙眼会破坏眼表的结膜和角膜组织,影响泪液的分泌腺体功能。
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也与干眼症相关,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病变,影响泪腺的神经支配,导致泪液分泌减少;同时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影响泪液的渗透压,进而引发干眼症。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干眼症的副作用,例如抗组胺药、抗抑郁药、降压药等。这些药物可能会抑制泪液分泌或者影响泪膜的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