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尿道感染是儿科常见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女婴更易发生,有局部和全身症状,通过尿常规、尿培养诊断,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并一般治疗,要保持会阴部清洁等预防,特殊人群护理需注意体温、皮肤、喂养等方面,需及时诊断治疗、做好预防和护理促康复。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女婴可能出现尿布区域红肿、异味,男婴可能有包皮红肿等表现,还可能有排尿时哭闹、尿频等情况。
全身症状:可出现发热、拒食、呕吐、精神萎靡等,新生儿期症状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体温不稳定、黄疸等。
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尿中白细胞增多是重要指标,若白细胞计数超过一定数值(如>5个/高倍视野)提示可能存在感染;尿中还可能出现红细胞、细菌等。
尿培养:是诊断尿道感染的金标准,通过培养可以明确病原体种类,从而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治疗原则
抗生素治疗:根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对于大肠埃希菌感染,常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一般治疗:让婴儿适当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保持婴儿会阴部清洁卫生,勤换尿布等。
预防措施
保持会阴部清洁:女婴清洗时要从前向后洗,男婴要将包皮轻轻上翻清洗,避免粪便等污染尿道。
合理喂养: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
及时更换尿布:避免尿液、粪便长时间刺激尿道周围皮肤及黏膜。
特殊人群(婴儿)护理注意事项
体温管理:婴儿发热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可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方法,如松散包被等,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婴儿有不良影响的降温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暖,因为婴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
皮肤护理: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加重或新的感染发生。
喂养方面:保证婴儿奶量摄入,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清洁消毒,防止因饮食相关因素导致感染复发或加重。
总之,婴儿尿道感染需要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同时通过做好预防措施及精心护理来促进婴儿康复,减少复发等情况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