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中血清胰腺多肽测定可辅助筛查但需排除干扰;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超声是初步筛查,CT可发现较大肿瘤,MRI对软组织分辨好;定位诊断有选择性动脉造影;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特殊人群检查需考虑个体差异。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腹部超声可初步观察胰腺形态、大小及有无占位性病变,但对于较小的胰腺多肽瘤可能难以清晰显示,敏感性相对有限,一般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可发现胰腺内较大的占位病变,但对于直径<2cm的肿瘤可能漏诊。
CT检查:增强CT是诊断胰腺多肽瘤的重要影像学方法。能清晰显示胰腺部位的占位病灶,可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一般能发现直径1cm左右的肿瘤,但对于更小的肿瘤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MRI检查:磁共振成像对胰腺多肽瘤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在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方面可能更具优势,对于怀疑胰腺多肽瘤但CT检查不够明确的患者可考虑进行MRI检查。
定位诊断
选择性动脉造影:通过选择性胰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等血管造影,可观察肿瘤的血管供应情况,有助于定位胰腺内的肿瘤,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目前应用相对不如影像学检查普遍。
病理检查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对于通过手术切除获得的胰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胰腺多肽瘤的金标准。可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明确肿瘤的性质,同时结合免疫组化等进一步辅助诊断,免疫组化可显示胰腺多肽的阳性表达等特征,从而确诊胰腺多肽瘤。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进行上述检查时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如儿童对影像学检查中辐射的耐受情况等,超声检查相对更安全无辐射,可作为儿童初步筛查手段;对于老年患者,需考虑其可能合并的基础疾病对检查的耐受性等,如老年患者心功能不佳时,进行有创的动脉造影检查需谨慎评估风险。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个体差异,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