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分初期多始于出生后三月左右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生化见血钙等变化及时干预可避进展;活动期除初期表现外有骨骼改变及运动功能发育迟缓不同年龄段有不同骨骼表现血生化异常需及时规范治疗;恢复期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减轻消失生化指标渐恢复需继续巩固治疗;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遗留骨骼畸形血生化正常骨骼畸形已固定主要通过康复等改善功能预防并发症需关注特殊人群提前预防。
一、初期
多始于出生后3个月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婴儿易激惹、烦闹、汗多且刺激头皮致摇头等,但骨骼改变不明显。血生化检查可见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下降、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此阶段若能及时干预,可避免病情进展。
二、活动期(激期)
除初期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外,主要出现骨骼改变及运动功能发育迟缓。不同年龄段骨骼表现有差异:6月龄以内婴儿可见颅骨软化;6月龄后颅骨软化消失,7-8月龄婴儿可出现方颅;1岁左右小儿可出现胸廓畸形(如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手或足镯,开始行走后可出现下肢畸形(如O型腿或X型腿)。血生化检查显示血钙稍低、血磷明显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血清25-(OH)D显著降低、PTH显著升高。此期骨骼病变逐渐加重,需及时规范治疗。
三、恢复期
经适当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消失,血清钙、磷浓度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需1-2个月降至正常水平,血清25-(OH)D逐渐回升,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此阶段需继续巩固治疗,以促进骨骼恢复。
四、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遗留不同程度骨骼畸形,如X型腿、O型腿、鸡胸等,血生化检查正常,骨骼X线干骺端病变消失。此期骨骼畸形已固定,主要通过康复等措施改善功能,预防进一步并发症。需关注不同年龄儿童佝偻病各阶段特点,尤其早产儿、双胎儿等维生素D需求高的特殊人群,应提前做好预防,避免进入活动期出现严重骨骼畸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