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障碍可由下丘脑性、垂体性、卵巢性因素引起。下丘脑性排卵障碍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垂体性排卵障碍与年龄、病史有关,生活方式间接影响;卵巢性排卵障碍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可致排卵障碍。
生活方式:过度节食、运动量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进而导致排卵障碍。例如长期过度节食使机体营养摄入不足,会影响下丘脑的正常功能,使GnRH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排卵异常。
病史:有精神心理疾病史,如抑郁症等,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功能而引起排卵障碍。精神心理因素会干扰下丘脑对内分泌的调节,使得激素分泌紊乱,影响排卵过程。
垂体性排卵障碍
年龄因素:垂体本身的功能随年龄有一定变化,老年女性垂体功能减退的概率增加,可能导致排卵障碍。垂体细胞的功能和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排卵。
生活方式:无特殊直接由生活方式导致垂体性排卵障碍的明确报道,但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可能通过整体机体状态间接影响垂体功能。
病史:垂体肿瘤是常见的引起垂体性排卵障碍的病史因素。垂体肿瘤可影响垂体正常的激素分泌功能,如泌乳素瘤会分泌过多泌乳素,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导致排卵障碍;垂体炎症、垂体手术史等也可能破坏垂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起排卵障碍。
卵巢性排卵障碍
年龄因素:女性从35岁左右开始卵巢储备功能逐渐下降,年龄越大,卵泡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排卵障碍的发生率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内的卵泡耗竭,剩余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降低,导致排卵异常。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可影响卵巢功能,增加排卵障碍的风险。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卵巢的卵泡,影响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干扰正常的排卵过程。
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引起卵巢性排卵障碍的常见疾病,患者卵巢内存在多个小卵泡,但难以发育成熟排卵,常伴有雄激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等情况。此外,卵巢手术史、卵巢炎症等病史也可能破坏卵巢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排卵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