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角结膜炎是红眼病的一种,由腺病毒感染引起,有特定病原体和临床表现,与细菌性红眼病有区别,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患此病有不同注意事项,其起病急,双眼先后发病,有眼部刺激征等急性期表现,1-2周后角膜有特征性病变,病程相对长且具传染性,细菌性红眼病分泌物脓性等,特殊人群需分别留意相关情况。
一、流行性角结膜炎的特点
病原体:由腺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类型有腺病毒8、19、29和37型(腺病毒8型最常见)。
临床表现:
急性期:起病急,双眼先后发病,主要症状有眼部刺激征(眼痛、畏光、流泪等)、异物感、水样分泌物,结膜明显充血水肿,可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恢复期:发病1-2周后,角膜可出现弥散的斑点状上皮损害,且有上皮下浸润,这种角膜病变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但大多可恢复。
二、与其他红眼病的区别
细菌性红眼病:
病原体主要是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
分泌物多为脓性,量较多,早晨起床时上下眼睑常被分泌物粘连,结膜充血以睑结膜为主,一般无角膜病变。
流行性角结膜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有特定的病毒病原体,除了眼部的急性炎症表现外,还有特征性的角膜上皮下浸润,病程相对较长,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感染流行性角结膜炎后,病情可能进展相对较快,且由于儿童不太能准确表达眼部不适,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眼部情况,如发现儿童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等,应及时就医。同时,儿童在患病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防止疾病传播给他人。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相对较弱,患流行性角结膜炎时,恢复可能相对缓慢,且要注意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眼部疾病的恢复,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规范治疗。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感染流行性角结膜炎后,用药需要谨慎,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同时注意隔离,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