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佝偻病有骨骼、肌肉及神经精神方面症状,不同年龄阶段表现有差异,高危儿童需密切观察,发现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干预措施,如补充维生素D等。骨骼方面婴儿期有颅骨软化等,胸部有肋骨串珠等,四肢有手镯脚镯等;肌肉有肌张力低下等,神经精神有兴奋性增高等。
胸部: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可出现肋骨串珠,表现为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状如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鸡胸或漏斗胸,鸡胸是胸骨向前突出,形似鸡的胸脯,漏斗胸则是胸骨向内凹陷,形似漏斗;胸廓畸形可影响肺功能,导致呼吸加快,易患呼吸道感染。
四肢:6个月以上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1岁左右的小儿,开始站立和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负重可出现下肢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腿)或膝外翻(X形腿),学步前小儿出现O形腿可能与胎儿期在子宫内的姿势等因素有关,但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骨骼畸形的关键原因,学步后由于体重增加更易加重下肢畸形。
肌肉及神经精神方面症状
肌肉:患儿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表现为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肌张力降低,腹部膨隆如蛙腹。
神经精神:患儿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且出汗较多,与室温无关,尤其是头部出汗多,因汗液刺激头皮,小儿常摇头擦枕,导致枕部秃发。这种神经精神症状在小婴儿时期较为明显,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吸收障碍,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有关。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佝偻病早期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新生儿期佝偻病症状可不典型,多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婴儿期是佝偻病高发阶段,上述骨骼、肌肉及神经精神症状更为突出;幼儿期则以骨骼畸形表现为主。对于有早产、双胎、生长发育迅速等高危因素的儿童,更要密切观察早期症状,因为这些儿童维生素D需求相对较高,更容易发生佝偻病。如果发现儿童有上述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测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补充维生素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