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患儿可能晚上或白天发烧,发热有体温范围和时间特点,与其他原因发热有区别,家长要监测体温、物理降温补水,医疗人员要评估发热原因,儿童需加强护理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一、发热特点
1.体温范围:可以是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也可以是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更高。
2.发热时间:没有特定在晚上,有的患儿可能持续发热,有的是间断发热。例如有的患儿可能上午体温正常,下午开始发烧,晚上体温达到高峰;也有的患儿全天都有体温波动情况。
二、与其他原因发热的区别
1.感染性发热特点:如果是感染引起的发热,除了白血病患儿本身因疾病导致的免疫力低下外,还可能有感染灶的表现,比如呼吸道感染时会有咳嗽、流涕等症状;泌尿系统感染时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而白血病本身导致的发热,除了体温异常外,可能还会伴有贫血(面色苍白、乏力等)、出血(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白血病相关表现。
2.非感染性发热特点:白血病细胞自身代谢异常等也可引起发热,这种发热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而通过针对白血病的治疗,如化疗等,体温可能会有所改善。
三、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1.对于家长:当发现儿童白血病患儿发烧时,首先要监测体温变化。如果体温不是很高,在38.5℃以下,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儿童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要注意给患儿适当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2.对于医疗人员:需要进一步评估患儿发热原因,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如果是感染性发热,要寻找感染病灶,进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检查,以及可能的病原体培养等。如果是白血病本身导致的发热,在积极治疗白血病的同时,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进一步加重。
3.特殊人群(儿童)护理:儿童白血病患儿自身免疫力极低,在发烧时更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