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龟头炎与细菌龟头炎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上存在差异,真菌龟头炎多见于特殊人群,局部有红斑、小丘疹等,镜检可见菌丝孢子,培养可发现致病性真菌;细菌龟头炎常见于卫生状况不佳者,局部红肿疼痛伴脓性分泌物,涂片可见中性粒细胞及球菌,培养可明确细菌及药敏指导用药。
一、临床表现差异
真菌龟头炎:
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局部常表现为红斑,边缘清晰,其上有小丘疹、水疱,继而形成糜烂面,表面附着白色膜状物,去除膜状物后可见潮红糜烂面,瘙痒症状较为明显,且瘙痒程度往往较重,部分患者瘙痒呈间歇性发作,夜间可能更为明显。
儿童患者若出现真菌龟头炎,多与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有关,如共用毛巾等,局部表现可能相对成人更局限,以红斑、轻度瘙痒为主,但也需引起重视。
细菌龟头炎:
常见于个人卫生状况不佳者,局部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较为突出,可伴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一般为黄色、黏稠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龟头部位的溃疡,溃疡边界相对清晰,疼痛在排尿、摩擦时可加重,不同性别均可发病,但男性相对更常见,一般无明显的白色膜状物。
儿童细菌龟头炎多因局部卫生清洁不到位引起,如未及时清洗阴茎等,局部红肿疼痛相对成人可能较局限,需注意观察有无脓性分泌物出现。
二、实验室检查差异
真菌龟头炎:
取病变部位的分泌物进行镜检,可发现菌丝或孢子。对于儿童患者,在取材时需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不适,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到真菌的形态结构可明确诊断。
真菌培养也是重要的检查方法,将分泌物接种于真菌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培养,若培养出致病性真菌即可确诊,不同年龄患者培养过程基本一致,但需注意培养基的选择和培养环境的控制。
细菌龟头炎:
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看到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及革兰阳性或阴性球菌。对于儿童患者,涂片检查时要确保涂片的质量,以便清晰观察细菌形态。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关键,通过培养可明确是何种细菌感染,同时药敏试验可指导临床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不同年龄患者的细菌培养流程相似,但要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