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睫是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致触及眼球的眼部异常,常见病因有先天性(多见于婴幼儿因内眦赘皮等结构异常)和后天性(睑缘病变、眼睑外伤或烧伤致睫毛生长方向改变),临床表现有异物感等症状且长期可引发眼部问题,通过眼科检查确诊,轻度可观察,重度有拔除睫毛、电解毛囊、手术矫正等治疗方式,婴幼儿需注意清洁等,成年人按情况选治疗并注意术后护理。
一、倒睫的定义
倒睫是指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导致睫毛触及眼球的一种眼部异常状况。正常情况下,睫毛应向外生长,而倒睫时睫毛的生长方向改变,会持续刺激眼球表面结构。
二、倒睫的常见病因
(一)先天性因素
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肥胖的婴儿,常因内眦赘皮、眼睑赘皮等结构异常,使睫毛毛囊位置异常,进而导致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
(二)后天性因素
1.睑缘病变:睑缘炎、睑腺炎等炎症性疾病可引起睑结膜瘢痕收缩,导致睫毛生长方向改变。
2.眼睑外伤或烧伤:外伤或烧伤后睑板结构受损、瘢痕形成,可使睫毛生长方向偏离正常轨迹,触及眼球。
三、倒睫的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眼部异物感、流泪、疼痛、畏光等症状,长期倒睫刺激可引发结膜充血、角膜混浊、角膜溃疡等,严重时可能影响视力。
四、倒睫的诊断方法
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即可确诊,医生观察到睫毛触及眼球表面即可明确诊断。
五、倒睫的治疗方式
(一)轻度倒睫
若症状不明显且对眼球刺激较轻,可先观察,部分患儿随年龄增长可能自行改善。
(二)重度倒睫
1.拔除睫毛:为暂时性缓解方法,可短期改善症状,但易复发。
2.电解毛囊:通过破坏睫毛毛囊,减少睫毛再生,但可能存在操作风险。
3.手术矫正:适用于倒睫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通过手术调整眼睑结构,纠正睫毛生长方向。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若因内眦赘皮等暂时因素导致倒睫,家长需注意保持患儿眼部清洁,避免揉眼,防止眼部感染。随年龄增长,部分患儿可能自愈,若长期不改善需及时就医评估。
(二)成年人
应根据倒睫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同时注意术后眼部护理,预防感染,遵循医生建议定期复查,确保眼部恢复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