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由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引起,部分患者尿常规可正常,感染明显时尿常规可有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少量渗出、蛋白一般无明显异常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患病尿常规异常可能性高,有相关病史者再次发病尿常规表现或有相似性。
非淋菌性尿道炎尿常规异常的情况
1.白细胞情况
当感染较为明显时,尿液中白细胞可增多。非淋菌性尿道炎导致尿道黏膜炎症,局部会有炎性细胞浸润,其中白细胞会聚集在炎症部位,部分白细胞会随着尿液排出,从而使尿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不过,白细胞计数的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并非完全平行关系,一些患者即使感染存在,但白细胞升高可能并不十分显著。
2.红细胞情况
尿道黏膜在炎症刺激下可能出现微小损伤,导致红细胞少量渗出,此时尿常规中可检测到红细胞。但红细胞数量一般不会很多,若炎症导致较明显的黏膜出血,红细胞数量可能会有所增加,但相对一些泌尿系统其他出血性疾病来说,红细胞增多程度通常较轻。
3.蛋白情况
一般情况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尿常规中蛋白含量无明显异常,但如果炎症较重,引起尿道黏膜通透性轻度增加,可能会有极少量蛋白漏出,不过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尿常规中蛋白检测多为阴性或仅有极微量蛋白。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非淋菌性尿道炎在尿常规上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患者由于泌尿系统发育特点,其非淋菌性尿道炎时尿常规的改变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会遵循上述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变化的一般规律;女性患者因尿道短等解剖特点,感染后炎症反应可能相对更容易波及尿液成分,但尿常规表现也和感染程度等因素相关;男性患者非淋菌性尿道炎时,尿常规变化同样与感染的病原体数量、感染时间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有高危性行为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非淋菌性尿道炎时尿常规出现异常的可能性相对更高,因为这类人群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感染后炎症反应更易在尿常规上有所体现。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非淋菌性尿道炎时,其尿常规表现可能与初次发病有一定相似性,但也可能因机体免疫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