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辅助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可确诊,观察外观、常规、生化等指标,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及培养+药敏)、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变化)、血培养(抗生素前采血查病原菌)、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了解颅内并发症等情况)。
一、脑脊液检查
1.腰椎穿刺:是确诊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方法。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观察脑脊液的外观,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外观多呈浑浊、脓性。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会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进行脑脊液生化检查还可测定乳酸脱氢酶等指标,辅助判断病情。同时,进行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有助于明确病原菌,对后续治疗有指导意义,还可进行脑脊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能明确致病菌并找到敏感抗生素。小儿进行腰椎穿刺时需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且要根据小儿的体重等情况精准操作,确保安全。
二、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可达(10-4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可高达60%-90%以上,可见核左移现象,提示存在细菌感染,但部分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可能白细胞总数不高甚至降低,但中性粒细胞比例仍增高。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儿,血常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如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白细胞计数变化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血培养
1.采血时机: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血,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通过血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对于指导抗生素的选择非常重要。小儿采血时要注意消毒严格,避免污染,根据小儿的年龄和体重准确采集合适的血量。
四、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或MRI:在病程中可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有助于了解颅内情况,如是否存在脑室膜炎、脑积水、脑脓肿等并发症。对于小儿,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时需要根据小儿的配合程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等辅助手段,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头颅CT可初步观察颅内结构有无异常,如是否有脑水肿、脑室扩大等;头颅MRI对脑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能更精准地发现早期的颅内病变,尤其是对于后颅窝等部位的病变显示优于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