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需做眼底筛查是因为其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风险高,通过筛查可早期发现病变、降低失明风险。筛查时间有出生后4-6周、矫正胎龄32周及出现高危因素时随时查;方法有直接眼底镜检查和散瞳眼底摄影检查;家长要重视并配合,早产儿筛查时要安静,有病变要遵医嘱治疗复查。
眼底筛查的时间
出生后4-6周:这是进行眼底筛查的早期时间点,此时需要密切关注早产儿视网膜血管的发育情况,因为在这个阶段视网膜血管开始从视盘向周边生长,若发育异常容易引发ROP。
矫正胎龄32周:矫正胎龄是根据早产儿的实际出生孕周和预产期计算出的相当于足月儿的孕周。在矫正胎龄32周时进行眼底筛查较为关键,因为此时视网膜血管的发育情况基本能反映出后续是否可能出现ROP的严重病变。
出现高危因素时随时检查:如果早产儿存在吸氧时间过长、体重过低等高危因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增加眼底筛查的次数,以便及时发现病变。例如,体重低于1500g的早产儿,发生ROP的风险更高,需要更频繁地进行眼底筛查。
眼底筛查的方法
直接眼底镜检查:通过直接观察眼底的情况来初步判断视网膜血管的发育以及是否存在病变,但这种方法对于周边视网膜的观察可能不够清晰。
散瞳眼底摄影检查:使用散瞳药物使瞳孔散大,然后通过摄影的方式记录眼底的图像,这样能够更清晰、全面地观察视网膜的情况,尤其是周边视网膜,有助于发现细微的病变。这种方法可以将眼底图像保存下来,方便医生后续对比观察病变的发展情况。
温馨提示
家长方面:要重视早产儿的眼底筛查,按照医生制定的时间带早产儿进行检查。在筛查前,要安抚好早产儿的情绪,避免因早产儿哭闹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同时,了解眼底筛查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后续治疗安排。
早产儿自身:在眼底筛查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因为活动可能会影响医生对眼底的观察。如果在筛查后发现有病变情况,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的治疗和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例如,若发现有ROP病变,可能需要进行激光治疗等干预措施,家长要配合医生做好早产儿的护理工作,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