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液性子宫癌是子宫内膜癌特殊病理类型具复杂乳头结构等特征恶性程度高易转移,临床表现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排液、腹痛,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预后差需长期随访,老年患者治疗前需评估脏器功能行个体化治疗,年轻患者有保留生育需求要严格评估。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浆液性子宫癌是子宫内膜癌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其肿瘤细胞起源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显微镜下可见复杂的乳头结构、明显的核异型性及砂粒体形成等特征,恶性程度较高,侵袭性强,易发生腹膜转移及远处转移。
二、临床表现
1.阴道不规则流血:多见于绝经后女性,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或围绝经期女性月经紊乱,非经期也可出现少量阴道流血。2.阴道排液:可出现浆液性、血性或米汤样阴道排液,若合并感染则可伴有异味。3.腹痛:肿瘤侵犯子宫肌层或盆腔组织时可引起下腹部疼痛。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初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内情况及肌层浸润程度;MRI有助于更精准评估肿瘤侵犯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病理活检:通过分段诊刮或宫腔镜下活检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浆液性子宫癌的金标准,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级。
四、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常采用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必要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以切除肿瘤病灶。2.辅助治疗:术后根据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决定是否行辅助化疗(如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放疗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五、预后及随访
浆液性子宫癌恶性程度高,预后相对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患者需长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25等)、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情况并及时处理。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手术及放化疗耐受性相对较差,治疗前需全面评估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并发症。-年轻患者:年轻未生育患者若有保留生育需求,需严格评估肿瘤分期及患者意愿,在充分知情同意下谨慎选择治疗方案,治疗后需密切随访妊娠相关风险及肿瘤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