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月宝宝易患鹅口疮,表现为口腔黏膜有不易擦去的白色斑膜及相关不适,局部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严重时就医用制霉菌素等药,家庭护理要清洁奶瓶奶嘴、妈妈乳头,维护宝宝口腔卫生,且护理操作要轻柔,密切观察病情,异常及时复诊。
一、鹅口疮的定义及表现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七个月宝宝患鹅口疮时,口腔黏膜表面会出现白色斑膜,形似奶块,但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能会有溢血。患儿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拒食、啼哭等表现。
二、治疗方法
(一)局部药物治疗
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这是因为白色念珠菌在碱性环境中不易生长繁殖,2%碳酸氢钠溶液呈弱碱性,能够改变口腔内的酸碱度,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二)就医诊治
如果宝宝鹅口疮情况较为严重,如白斑范围广泛、宝宝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制霉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诊断和建议来使用药物,家长切勿自行给宝宝滥用药物。
三、家庭护理要点
(一)奶瓶奶嘴的清洁
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等物品要定期进行消毒。可以将奶瓶奶嘴浸泡在开水里煮沸消毒,一般煮沸10-15分钟即可有效杀灭白色念珠菌等病菌。
(二)妈妈乳头的清洁
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在喂奶前要清洁乳头。可用温水清洗乳头后再进行哺乳,防止宝宝再次感染白色念珠菌。
(三)口腔卫生维护
家长要注意保持宝宝口腔的清洁卫生,在宝宝每次进食后,可以给宝宝喂少量温水来冲洗口腔,以减少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降低白色念珠菌滋生的机会。
四、特殊人群(七个月宝宝)的温馨提示
七个月宝宝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比如清洁口腔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宝宝口腔黏膜;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对宝宝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如果宝宝鹅口疮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加重情况,如白斑范围扩大、宝宝出现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带宝宝复诊,遵循医生的进一步诊疗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