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疹是婴儿常见皮肤问题,由臀部皮肤长时间受尿液、粪便刺激及尿布摩擦等引起,原因包括尿液和粪便刺激(婴儿皮肤娇嫩、排泄频率高)、尿布更换不及时(潮湿环境破坏皮肤屏障)、尿布材质不合适(化纤不透气、棉质更优且不同年龄需求不同)、摩擦因素(尿布过紧或有褶皱致皮肤损伤)。
导致宝宝患尿布疹的原因
1.尿液和粪便刺激
婴儿的尿液中含有尿素等物质,粪便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和刺激性成分。当尿布被尿液或粪便浸湿后,这些物质会持续刺激宝宝的臀部皮肤。尤其是腹泻时,粪便对皮肤的刺激更为强烈。例如,一项研究表明,腹泻的婴儿患尿布疹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排便的婴儿。
年龄方面,新生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对刺激的耐受能力较差,而且新生儿排尿排便频率相对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更换尿布,就更容易发生尿布疹。
2.尿布更换不及时
家长没有及时更换潮湿的尿布,使得臀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潮湿的环境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尿布疹。一般来说,建议每2-3小时更换一次尿布,尤其是在宝宝排便后应立即更换。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因为其排泄规律不稳定,更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及时更换尿布。比如早产儿,皮肤更加脆弱,且排便次数可能更多,若尿布更换不及时,患尿布疹的风险更高。
3.尿布材质不合适
一些尿布的材质不透气,如某些化纤材质的尿布,会阻碍臀部皮肤的汗液蒸发,导致局部潮湿。而棉质的尿布相对更透气,能减少皮肤受到的刺激。研究发现,使用棉质尿布的婴儿患尿布疹的发生率低于使用化纤尿布的婴儿。
不同年龄的宝宝对尿布材质的需求有所不同。新生儿的皮肤更敏感,应选择柔软、透气、吸水性好的棉质尿布。随着宝宝长大,在选择尿布时除了材质,还要考虑尿布的尺寸是否合适,过大或过小的尿布都可能增加摩擦,引发尿布疹。
4.摩擦因素
尿布包裹过紧或尿布上的褶皱等会引起皮肤摩擦。例如,尿布系得太紧,会在宝宝的腿部、腰部等部位产生摩擦,损伤皮肤屏障。而且宝宝活动时,皮肤与尿布之间的摩擦会加重对皮肤的刺激。
对于活动量较大的婴儿,比如会翻身、爬行的宝宝,皮肤与尿布的摩擦机会更多,更要注意尿布的穿着方式,避免过紧或产生过多褶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