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少数患儿耳朵等部位可起水疱,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需观察病情变化并护理,要注意个人卫生等预防。
典型表现部位:手足口病的典型皮疹多发生在手部、足部、口腔等部位。手部皮疹常出现在手掌、手指侧面、指端等,表现为红色斑丘疹、疱疹;足部皮疹类似手部,多见于足底、脚跟等;口腔内可见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少数情况耳朵起水疱:少数患儿病情较为特殊时,可能会在耳朵等其他部位出现水疱。这是因为肠道病毒感染后,病毒在体内播散,可能累及其他皮肤部位。但相对来说,耳朵部位出现水疱的情况不如手、足、口腔部位常见。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如果耳朵上出现水疱,还需要与其他可能引起耳部水疱的疾病相鉴别,如水痘,水痘的皮疹可累及全身,包括头部、面部、耳部等,皮疹特点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而手足口病的疱疹一般壁厚,内容物澄清。
手足口病其他相关要点
发病年龄与人群: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感染发病。不同性别儿童发病无明显差异,但男孩可能因活动范围广等因素,接触病毒机会相对多一些,但这不是绝对的性别差异导致发病的关键因素。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儿的口鼻分泌物、疱疹液,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容易造成聚集性发病。生活方式方面,儿童如果经常接触公共环境中的病毒污染物品,且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如不勤洗手等,会增加感染风险。
病情观察与护理:对于手足口病患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了关注皮疹情况,还要注意体温、精神状态等。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表现,提示可能出现了重症倾向,需要及时就医。在护理方面,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继发感染。对于口腔疱疹的患儿,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饮食宜清淡、温凉。
预防措施: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避免儿童接触患病儿童;定期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消毒;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要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对于有手足口病流行的时期,尽量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