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感染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解剖结构上尿道短直且外口毗邻阴道肛门易致细菌侵入;生理周期中月经时会阴部环境利于细菌滋生、妊娠期激素等变化致尿液排空不畅;性生活易挤入细菌或致尿道黏膜损伤;局部卫生不良使细菌积聚或穿紧身化纤内裤致不透气促细菌生长;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抵御细菌能力下降易引发感染。
解剖结构因素:女性尿道较短且直,长度约3-5厘米,并且尿道外口毗邻阴道和肛门,距离较近,阴道和肛门周围的细菌容易侵入尿道。例如,正常女性尿道外口周围就存在一定数量的大肠杆菌等细菌,由于尿道短直的解剖特点,这些细菌更容易上行感染至膀胱等泌尿系统部位引发尿道感染。女性在性生活等活动中,可能会将周围的细菌进一步推向尿道内口,增加感染风险。
生理周期因素:月经期间,女性会使用卫生巾等卫生用品,会阴部局部的湿度增加,透气性变差,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环境。而且月经血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经血的排出会改变阴道的酸碱平衡等微环境,使得尿道感染的易感性升高。另外,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输尿管蠕动减弱,膀胱输尿管反流发生率增加,同时子宫增大压迫膀胱和输尿管,导致尿液排空不畅,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尿道感染。
性生活因素:性生活时会将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挤入尿道,尤其是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时,这种风险更高。例如,女性在无保护性行为或者性伴侣不注意生殖器清洁的情况下,性生活后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性生活还可能导致尿道黏膜的轻微损伤,为细菌侵入提供了途径。
局部卫生不良因素:不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如不经常清洗外阴、更换内裤等,会使得会阴部细菌积聚,增加尿道感染的几率。尤其是老年女性,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局部自洁能力减弱,如果不注意卫生,更容易发生尿道感染。另外,一些女性习惯长时间穿着紧身化纤内裤,会阴部不透气,也会促进细菌的生长繁殖,增加尿道感染的可能性。
机体免疫力低下因素:当女性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身体对细菌的抵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尿道感染。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尿液中含糖量高,适合细菌生长,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使得尿道感染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