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性眼炎是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其形成与外伤因素(眼球穿透伤、内眼手术)和免疫机制(抗原呈递与免疫激活、免疫攻击)相关,外伤致眼内抗原暴露破坏血-眼屏障引发免疫反应,免疫细胞呈递抗原激活T淋巴细胞,进而攻击双眼葡萄膜致炎症,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发病及病情上有差异。
眼球穿透伤:当眼球受到穿透性外伤时,眼内抗原暴露,如眼内的葡萄膜色素抗原等。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眼内抗原处于耐受状态,而眼球穿透伤破坏了血-眼屏障,使得眼内抗原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免疫反应。例如,据相关研究,眼球穿透伤后交感性眼炎的发生率约为0.2%-0.5%,其中儿童和青少年由于活动较为活跃,眼球穿透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在这类人群中发生交感性眼炎的风险也需要重点关注。
内眼手术:内眼手术也可能导致交感性眼炎的发生,如白内障摘除术等。手术操作破坏了眼的正常结构,使眼内抗原暴露,启动免疫反应机制。对于老年患者进行内眼手术时,也需要警惕交感性眼炎的发生,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可能会有一定变化,免疫耐受状态可能受到影响。
免疫机制
抗原呈递与免疫激活:眼内的抗原被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捕获、处理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被激活后,会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如释放细胞因子等,吸引更多的免疫细胞聚集到眼部,引发炎症反应。在遗传易感性方面,部分人群可能携带与交感性眼炎发病相关的基因,使得他们在相同的抗原暴露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免疫异常激活。比如,有研究发现某些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型与交感性眼炎的易感性相关,携带特定HLA基因型的个体,其发生交感性眼炎的风险可能高于其他人群。
免疫攻击:激活的免疫细胞会对双眼的葡萄膜等组织进行攻击,导致双侧的肉芽肿性炎症。炎症累及葡萄膜的不同部位,可引起一系列眼部症状,如视力下降、眼前黑影等。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免疫系统仍在发育过程中,免疫调节机制相对不完善,一旦发生抗原暴露引发免疫反应,更容易出现过度的免疫攻击现象,导致交感性眼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干预。而对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衰退可能使机体对免疫反应的调控能力下降,也会影响交感性眼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