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早熟指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需观察女孩乳房等及男孩睾丸等第二性征情况,可通过血液检查性激素水平等、骨龄测定、B超检查辅助判断,有家族遗传史、肥胖、有颅内病变病史或接触过外源性雌激素的儿童需特别留意性早熟。
一、定义与正常发育参考
儿童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正常情况下,女孩乳房开始发育年龄一般在9-12岁,男孩睾丸开始增大年龄一般在11-13岁。
二、第二性征观察要点
女孩:需观察乳房是否增大,乳晕是否色素沉着、增大,是否出现阴毛、腋毛,月经是否提前来潮等。一般女孩首先出现的第二性征是乳房发育,若8岁前乳房已明显增大,需警惕性早熟。
男孩:要留意睾丸和阴茎是否增大,是否出现阴毛、腋毛、变声、长胡须等。男孩性早熟通常以睾丸增大为首发表现,若9岁前睾丸容积>4ml,则可能存在性早熟情况。
三、辅助检查助力判断
血液检查:检测性激素水平,如女孩雌激素、孕激素等,男孩睾酮等。若性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性早熟。还可检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通过该试验能区分中枢性(真性)性早熟和外周性(假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患儿在刺激试验中会出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脉冲式分泌,外周性性早熟则无此反应。
骨龄测定:通过X线拍摄左手腕部骨龄片来判断骨龄。性早熟儿童骨龄通常会提前,超过实际年龄2岁以上需高度关注。
B超检查:女孩检查子宫、卵巢大小及卵泡情况,男孩检查睾丸、附睾发育情况。若女孩子宫、卵巢增大,出现多个卵泡;男孩睾丸、附睾增大,则提示可能存在性早熟相关改变。
四、特殊人群需特别留意
有家族遗传史的儿童:家族中有性早熟患者的儿童,其发生性早熟的风险相对较高,需更密切观察第二性征出现情况,一旦有异常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
肥胖儿童:肥胖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性早熟风险增加。这类儿童要注意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维持健康体重,同时密切监测性发育相关指标。
有颅内病变病史或接触过外源性雌激素的儿童:曾有颅内肿瘤等病变影响内分泌功能,或接触过含有雌激素的药物、化妆品等外源性雌激素的儿童,需重点排查性早熟情况,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干扰正常的内分泌调节,引发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