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鹅口疮的药物包括局部抗真菌药物和全身抗真菌药物。局部抗真菌药物中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甾醇结合发挥抗真菌作用,用于各年龄段患者鹅口疮治疗且全身吸收少,使用时需注意特殊人群;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改变口腔酸碱度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可作辅助用药清洗口腔,特殊人群使用要注意;全身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用于病情严重等情况,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患者使用需谨慎。
一、局部抗真菌药物
(一)制霉菌素
1.作用机制: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相结合,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以致重要细胞内容物漏失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等有较好抗菌作用。
2.适用情况:可用于各个年龄段患者鹅口疮的治疗,局部应用时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全身吸收少。例如对于婴幼儿鹅口疮,可将制霉菌素研成粉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口腔患处。
3.特殊人群考虑:婴幼儿使用时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导致误吸等情况;对于年龄稍大但配合度差的儿童,要耐心操作以保证药物能充分作用于患处。
(二)碳酸氢钠溶液
1.作用机制: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而白色念珠菌在碱性环境中不易生长,通过改变口腔局部的酸碱度来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
2.适用情况:常作为辅助用药,可用于清洗口腔,尤其是在使用抗真菌药物之前,能初步改善口腔环境。对于所有年龄段患者均适用,比如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婴幼儿口腔,每日数次。
3.特殊人群考虑:婴幼儿口腔黏膜娇嫩,清洗时要注意溶液浓度和操作方法,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儿童使用时也要注意不要吞咽过多溶液。
二、全身抗真菌药物
(一)氟康唑
1.作用机制:氟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能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甾醇C-14α-去甲基酶,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
2.适用情况:一般用于病情较严重、反复发作或不能耐受局部用药的患者。但需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比如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出现鹅口疮且局部用药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
3.特殊人群考虑:婴幼儿使用氟康唑需谨慎,因为其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代谢可能与成人不同;对于有基础疾病如肝肾疾病的儿童或成人患者,使用氟康唑前需评估肝肾功能,并密切监测用药后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