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鼻塞,原因多样,可先通过鼻腔清洗、保持鼻腔湿润等非药物措施缓解,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经鼻内镜等检查后,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药物治疗或在鼻内镜下清理等专业治疗措施,且要考虑不同人群特点进行相应处理。
一、明确鼻塞原因
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鼻塞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有鼻腔黏膜水肿、纤维化、鼻痂形成等。放疗会对鼻腔黏膜造成一定损伤,导致黏膜功能改变,进而引发鼻塞相关情况。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1.鼻腔清洗
生理盐水清洗: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是常用方法。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生理盐水的温度等需注意,儿童的话要选择合适的冲洗器具和温和的冲洗方式。通过生理盐水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痂皮等,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改善鼻塞症状。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鼻腔冲洗。
冲洗注意事项:冲洗时要注意姿势,避免呛咳。对于有鼻腔出血倾向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鼻腔冲洗。
2.保持鼻腔湿润
空气加湿:在室内使用空气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在40%-60%左右。对于儿童来说,干燥的空气会加重鼻腔不适,适宜的空气湿度有助于维持鼻腔黏膜的正常功能。如果是冬季室内供暖导致空气干燥,更要注意空气加湿。
使用滴鼻剂(非药物性):可以使用含有甘油等成分的滴鼻液来保持鼻腔湿润,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产品,并遵循相关使用原则,避免不当使用对鼻腔造成不良影响。
三、就医评估与专业处理
1.及时就医检查
当鼻塞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鼻内镜等检查手段详细了解鼻腔内部情况,判断是单纯的黏膜水肿、纤维化还是有其他异常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安抚儿童情绪,使其能够顺利完成检查。
2.专业治疗干预
药物治疗:如果是鼻腔黏膜水肿等情况,可能会根据病情使用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鼻喷剂等,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具。要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等限制,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
其他治疗:对于鼻腔内明显的痂皮等情况,医生可能会在鼻内镜下进行清理等操作。但这些操作都需要由专业医生在合适的医疗环境下进行。
总之,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鼻塞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合适的非药物和必要的专业治疗措施,同时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