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包括保持适宜环境、保证休息与合适体位、合理饮食、做好发热护理、加强呼吸道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对特殊人群如新生儿、有基础疾病患儿需更精细护理。
休息与体位护理
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减少活动量。对于婴幼儿,要尽量安抚其情绪,避免过度哭闹。可采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这样有利于呼吸,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因为半卧位能使膈肌下降,扩大胸腔容量,改善呼吸功能。
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每日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这样可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对于吃奶的婴儿,应少量多次喂养,防止呛咳。如果患儿食欲不佳,可根据其喜好调整食物种类,但要保证营养均衡,充足的营养有助于患儿机体恢复。
发热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小儿肺炎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额头贴退热贴、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物理降温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散热,降低体温。若体温超过38.5℃且符合用药指征,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自行滥用药物。
呼吸道护理
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使用吸痰器等设备进行吸痰,但操作要轻柔。对于年长儿,可指导其进行有效咳嗽咳痰。翻身拍背也是促进痰液排出的有效方法,通过翻身拍背,利用重力作用使痰液易于引流,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从下往上、从外向内轻拍患儿背部。
病情观察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面色、精神状态等。若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加重、口唇发绀、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情况,提示病情可能加重,应立即就医。因为呼吸急促可能是缺氧加重的表现,口唇发绀是缺氧的典型体征,而精神状态的改变也能反映患儿机体的整体状况。
特殊人群护理温馨提示
对于新生儿肺炎患儿,护理时要更加精细,注意保暖的同时避免过热,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操作过程中要轻柔、规范,密切观察其细微的病情变化,如呼吸、肤色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肺炎患儿,除了针对肺炎进行护理外,还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相关表现,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现肺炎时,要警惕心功能不全的发生,观察有无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