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的检查包括影像学、实验室和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初步筛查,CT能判断肿瘤情况,MRI对鉴别等有优势;实验室检查的尿常规可发现血尿但无特异性,血液生化检查能了解肾功能等一般状况;病理检查的肾穿刺活检可明确病变性质但有风险。
CT检查:是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增强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肾脏肿块的强化特征,有助于鉴别肾癌与肾囊肿等其他肾脏病变。CT能够准确判断肿瘤的大小、范围、有无周围组织侵犯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例如,肾癌在增强CT上通常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肾实质。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有不同病史的患者,CT检查都能较好地提供肾癌的相关影像学信息,但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儿童等对辐射较为敏感的人群,应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
MRI检查:对肾癌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尤其在鉴别诊断方面有优势。MRI可以多平面成像,对于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肾盂等结构的关系更为清晰。在一些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中,MRI可作为替代检查方法。不过,MRI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可能不适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部分肾癌患者可能出现血尿,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液中红细胞增多,但尿常规检查无特异性,其他肾脏疾病或泌尿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血尿,所以不能仅凭尿常规诊断肾癌,但可作为辅助筛查指标。例如,当发现尿常规中红细胞异常增多时,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来明确病因。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的检测。肾癌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如肌酐、尿素氮升高等,但这些指标的异常也可能由其他肾脏疾病引起。血液生化检查还可以了解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为后续的治疗等提供参考。对于有基础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检查肝功能尤为重要,以评估患者对可能的治疗方案的耐受性等。
病理检查
肾穿刺活检:对于一些难以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的肾脏占位性病变,可能需要进行肾穿刺活检以获取病理组织进行诊断。肾穿刺活检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肾癌还是其他良性病变等。但肾穿刺活检有一定的出血、感染等风险,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等进行评估。对于儿童患者,肾穿刺活检需要更加谨慎操作,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耐受性和风险承受能力。



